量子极限,提升引力波探测、原子钟等设备的精度。
还有刚才举的那个例,就可以用于量子电池。
量子电池现在也是最有可能实现运用的。
量子纠缠使多个量子比特协同充电从而实现超远距离无接触充电。而且量子电池以量子比特为储能单元,利用其量子态的叠加特性,可以使得每个量子比特可同时处于多个能量状态的叠加态,也就是一个量子同时处于“充满和未充满” 的状态,从而突破传统电池单能级存储的限制。
而且量子电池的能量密度与量子比特数量呈指数级增长,远超传统电池的线性增长,速度与比特数平方成正比,理论上可实现瞬间充电放电和指数级能量密度提升。
量子系统的相干性允许能量在粒子间无损耗地传递,类似于激光的定向传输。这一特性使量子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接近理论极限,而传统电池因电阻和化学反应损耗效率通常低于90%。
通过控制量子态的相干性,可减少环境噪声(如温度波动)对电池性能的影响。
量子隧穿效应允许能量粒子直接穿越经典物理中的 “能量壁垒”,无需克服激活能。这使得量子电池在放电时更高效,尤其适用于需要快速响应的设备。
高效性和极端环境适应使其具有无以伦比的潜力。
程博士说到这里,整个会场顿时沸腾了。
就不说量子通讯,量子计算机那些高端应用,光说量子电池,就已经解决了“文军实业”电池存在的所有短板。
可以为电动车,无人飞行器,潜水器实现分钟级快速充电,提升续航能力。
可以为机器人,人体内安装的心脏起搏器、脑机接口为提供永久能源。
还能支持星际探测器长期运行,摆脱太阳能依赖。
也能在物联网中为低功耗传感器网络的永久供电。
前面大家都听得云里雾里,不过后面几句所有人都听懂了。
陶光明和杨守拙更是兴奋得脸都红了。
陶光明问:“那还迟疑什么,动手干啊。”
杨守拙:“别说量子电池,这四个功能中任何一个,我们都用得上。我都能申请到国家重点项目研发资金。”
程博士干咳了一声:“自从这个理论诞生后,就存在诸多质疑。因为现在这还只是个理论,没有人能实验证实。比如量子电池,核心在于利用量子叠加、纠缠、相干性和隧穿效应突破传统储能限制。其技术实现路径主要围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