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以那支笔才会叫南生,所以施家老祖母才会把那支笔递到他的手里。
如此再来看这个名字,“南生”是姚望舒第一次面见施家老祖母的时候说出口的,当时施家祖母问叫什么名字。
姚望舒答:“南生笔。”
老人还笑她读书少,起名字俗了些,然后又问她是不是要拿这支笔赔自己重孙的命。
姚望舒否认,说这不是赔礼而是谢礼,谢祖母同行。
这段对话其实已经讲明白了为什么这支笔叫“南生”。
因为施家老祖母的重孙叫“北望”啊!
其实如果认真的想,像姚望舒一样认真的想,很多事情的脉络都已经藏在了月牧之中。
如今来看,施家老祖母当年与清水书院即便算不上血海深仇,也是到了刻骨之恨的地步,不然也不会这么多年下来,依然能让祖母记忆尤新。
那为什么她会给自己最优秀的重孙亲自起名为“北望”呢?为什么要把他再次托关系送去皇都清水书院呢?
老祖母不是早就想明白独善自养的道理了吗?在书院也没有牵挂啊?
为什么?
因为她要死了。
她确实可以在南洲独善自养,因为她是准圣。但当她寿元将尽,这位老人也不得不为自己的后代考虑啊!
尤其是在南洲和中洲爆发冲突、道门和儒门开始大对峙的情况下。
如果有一天,道儒真的打起来了或者南洲和中洲开始火拼,那你应该能想象作为中洲搬来、全家都是儒学且没有准圣的施家会在南洲是个什么下场。
杀了祭旗都算是好的。
不是她老人家想北望,而是被迫北望,寄希望于自己死后,施北望可以得到清水书院和中洲儒门的重新接纳,继而让施家回归中洲,哪怕地位差点,起码不用全家老小都丧命在大潮里啊!
这是一个儒学世家在道门之地安家的无奈抉择,是九洲大风向带来的影响。
可惜,她错了,这个不得已的选择没有得到想要的效果,施北望没有被清水书院接纳成自己人,反而被安排回了南洲,中洲儒门没有想把施家接回中洲的打算,反倒希望将死的施家老祖母可以带着施家替儒门做月牧的门槛。
或许没有那么绝情,也许在施家死的差不多后,他们会接走一两个孩子,算是尽了责任。
这些没有明说,但显然施家祖母也没打算同意,她接受了自己做出的选择而带来的结果,将重孙的尸体安静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