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将这条河命名为重耳河,当地人又俗称其为“重耳川”。
原本可以引以为傲的两岸人民,却很少有人了解这位历史名人。
后来,一些有文化的人从古书中读到了相关记载,便开始大力宣传,于是很多人逐渐知晓,仿佛与春秋时期的距离也被拉近了许多。
两个相隔五六里的村子被分割到两个县,一个叫黄尘县,一个叫清河县。
黄尘县最南的镇子叫乔沟湾镇,当然乔沟湾镇政府坐落在乔沟湾村子上。
清河县最北的村子叫刘家湾。
两个村子虽然不远,但村子里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却截然不同,最鲜明的特点是两个村子里的人们说话的腔调相差甚远。
清河县人说的话土不土、洋不洋,又像是外国话,又像是藏粤语,又都不像,反正人们很难听懂,尤其是夹杂着zi、ci、si的读音,听起来更是苦涩刺耳,仿佛一根葛针扎在心上的感觉。
黄尘人说的话,很接近普通话,容易被人听明白。黄尘人嗤笑清河人说得是鸟语,只有鸟雀们才能听懂的。
清河县人也笑话黄尘人,说得是鸟类普通话呀?顶多是鬼哭狼嚎的话,最多能说成是黄尘普通话罢了。
两地的风俗更是不一样,家里死了老人,埋葬的时候,关于谁举引魂幡子的问题,一直争论不休。
清河人是死者的大孙子举的,而黄尘人却是死者的大外甥举的。
这个问题其实也不难理解,说明清河人对儿子的重视,黄尘人却对女儿的重视。
孙子是死者儿子的儿子,外甥则是死者姊妹的儿子。
就这个问题,清河人多少年来无法理解黄尘人的做法,黄尘人也无法理解清河人的做法。
那么究竟是孙子举引魂幡还是外甥举引魂幡呢?
都是上古留下来的习俗,无所谓谁对谁错,只能说明先人们对男女重视的侧重不同而已。
黄尘人似乎更能体现尊重女性的文化传统,否定了男尊女卑的陈旧的文化观念,仅此而已。
清河和黄尘都隶属黄沙市,是黄沙市最南面的两个贫困的县。
这里的人民勤劳勇敢、淳朴善良、豪情壮志、热情奔放、朴实无华。他们也不缺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他们为人正直、性格豪爽,无拘无束,自由粗犷,恬然自乐,但他们也无疑荡存着长期养成的陋习。
他们放屁不收敛,想放屁的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