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周克:“.”
\n
李爱国:“.”
\n
好嘛,这老外在荷南进修过啊,
\n
邢站长解释:“福开森有个来自荷南的学生,这是他根据学生的口音编造出来的,非常接地气,容易引起群众的共鸣。”
\n
“此人是个高手!”李爱国点头赞同。
\n
作为外来事物,想要在异国他乡得以广泛传播,让最多人相信,是不得不植根于当地的文化之中的。
\n
比如在明朝,利窦玛来到这里,走的就是入乡随俗路线。
\n
为此,他放弃了最初入华时接受的僧服,改穿秀才服,行秀才礼。
\n
又熟读深研儒家典籍,采取以儒释耶的附儒传教策略,将天主教崇奉的**解释成儒经《尚书》和《诗经》中的上帝。
\n
如果说论搞宣传的话,全世界没有任何人是这些人的对手。
\n
果然,这番梆子讲出来,现场的气氛顿时热烈了起来。
\n
“感谢大家在今天的聚会中共同分享信仰的喜悦。愿阿门。”
\n
礼拜很短暂。
\n
结束后,福开森冲着身后的助手小声说了句:“季教授,今天我身体不舒服,接下来,由你来主持了。”
\n
“是”那个四十多岁的教授恭敬的冲着福开森走上了台,大声讲了起来。
\n
跟福开森相比较,他的语调显得更加的激动,情绪也更加的高涨。
\n
这时候,两个跟进来的同志发出了信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