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来的,能怨谁?一切任由后人去评说吧。
他恍惚想起昔日从河北到东郡投奔曹操,曹操见了他第一句话便是:“君乃吾之子房也!”既然把荀彧比作张良,那也就自诩为刘邦。当时他只觉那是溢美之词,现在想来岂不是一语成谶?但是这并不能证明曹操从一开始就想当一代帝王,或许就连曹操自己都没意识到,内心中的欲望远比志向更无边无沿,或许那时当皇帝还只是一个不切实际的美梦,但这个梦却越来越真实了!潜在的欲望随着权势的增长而被唤醒……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可在我们这个国度里,引导世道沧桑的却不是三坟五典那些文学,而往往只是某些人的欲望!
那我的欲望又是什么?荀彧从来没这么想过,但此刻却不禁扪心自问。共事二十载,难道就丝毫看不出曹操是何等样人?难道就感觉不到他志不在臣子?难道就预料不到事态的发展?不可能,平心而论他早料到会有今天,却始终不敢正视这一切,一直在回避,在否认,在自欺欺人……他只不过不愿承认罢了。有人贪权,有人贪财,荀彧则贪名!
荀彧始终在向世人展示着自己的才能,自己的谦和,自己的仁慈,也乐此不疲地享受着赞誉。卸下一切道义的伪装,他却不得不承认,他贪恋着仕途和官位,倒不是好利爱财,而是他需要以此展示自己的贤明,他的的确确贪名,而且贪得无厌,期盼天下所有人都赞誉他!他既要曹操的信赖,也要天子的倚重,既要官员的尊敬,也要百姓的爱戴,天底下还有比这更贪婪的吗?
有些事不堪设想,如果当今刘协是与桓、灵二帝一样的昏庸君王,他或许就不会背负太多道义的包袱,就不会贪图这点虚幻的忠君之名了吧?亦或者他没有与天子走得太近,没有亲眼目睹这个傀儡天子的贤明和无助,心中也不会有这么多涟漪了。惜乎现实不能假设,生在这世道是刘协的悲剧,也是荀彧的悲剧……
谯楼鼓响一连五声,荀彧垂头丧气呆坐在地,渐渐地,漆黑的房内隐隐有了一层朦胧的光亮;他慢慢抬头仰望窗外,漆黑的天幕已化为灰蓝,在愁烦和苦恼中挣扎了一夜,黎明已渐渐临近。或许正是这微弱的光亮给了他一丝慰藉,使他能换个角度重新审视自己这一生。大汉之臣也好,曹操一党也罢,真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2页 / 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