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到自己府里,曹丕兀自心绪不宁。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而以利相交者利尽则散。孔桂在关键时刻帮了忙,但绝不是冲着曹丕的面子,而是冲着钱。今日因为钱能够帮助自己,明日为了钱也一样能帮助别人,这可让曹丕不大放心。反之他现在得宠,如果能拉他成为自己一党,便可以细水长流时而在父亲面前美言,弥补窦辅的位置。想至此曹丕决定再破费一些本钱把他拖下水。
但小人得志胆子更大,不过数日光景朱铄已把曹丕交给他的所有金银财宝都“输给”孔桂,但这位骑都尉依旧只停留在道谢的程度,根本不能推心置腹。曹丕虽享有二千石俸禄,但偌大一个府邸,要钱的地方多了,也经不起这么花钱啊!眼看越来越填不饱孔桂的贪欲,曹丕又想起了那条父亲赏赐的廓洛带。
事情真有些滑稽,那条嵌满宝石的廓洛带本就是曹操赏孔桂的,孔桂为了献媚又转送给曹丕。那会儿的曹丕正在春风得意之际,竟没拿它当好东西,南皮之游一时高兴又赠给了刘桢。现在风水轮流转,轮到曹丕用孔桂的时候了,他又想起了那条宝带。其价值且放一边,若能把它送还给孔桂,其意义就非同小可——父亲能给你的富贵,我曹丕一样能给你!想必彼此间的距离能拉近不少吧。
曹丕知道刘桢是个生性洒脱不计较钱财之人,一条廓洛带应该不会放在心上,故而有意收回馈赠。不过堂堂丞相公子、朝廷命官张口往回要东西,情何以堪?他脑筋一转,既然是会文之友,索性用文章来表达吧。曹丕亲自修书一封,向刘桢讨要宝带。本以为这样就万无一失了,哪知时隔两日,刘桢没把宝带还来,反而回书一封:
桢闻荆山之璞,曜元后之宝;随侯之珠,烛众士之好;南垠之金,登窈窕之首;鼲貂之尾,缀侍臣之帻:此四宝者,伏朽石之下,潜汙泥之中,而扬光千载之上,发彩畴昔之外,亦皆未能初自接于至尊也。夫尊者所服,卑者所修也;贵者所御,贱者所先也。故夏屋初成而大匠先立其下,嘉禾始熟而农夫先尝其粒。恨桢所带,无他妙饰,若实殊异,尚可纳也。
曹丕读着这封强词夺理的书信,又好气又好笑。“夫尊者所服,卑者所修也;贵者所御,贱者所先也。”刘桢言道自己身份低微,公子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5页 / 共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