簇新的刻漏、日晷道:“我记得昔日洛阳南宫有一对浑天仪、地动仪。”
“没错,孝顺帝朝太史令张衡亲自督造的,据说为了制造这两件东西他花费了将近四年。惜乎最终毁于董卓那场大火了。”曹操语气中竟有几分嘲讽。
“我想召集博士和工匠重铸这两件东西。”
“重铸?”曹操笑了,“这两件东西有什么用呢?就说那地动仪吧,张衡造它之前就地震,造它之后依旧地震,不能救民于危难反倒给朝廷添乱。自从有了这地动仪,三公罢免又添了一条地震,庞参、王龚都是那时候的辅弼良臣,不也是因为地震罢免的吗?就是孝顺帝也不得不下罪己诏。张衡奏疏里写得明白,‘妖星见于上,震裂著于下,天诫祥矣,可为寒心。今既见矣,修政恐惧,则转祸为福’。他本想铲除奸佞报效君王,结果却误伤良臣到处结怨,满腹忠心反办了错事,最后因为谗言迁往河间任国相。说他坏话的不光有小人,也有君子,都怕他以灾异之事上书弹劾啊!董仲舒说‘视前世已行之事,观天人相与之际’。我朝这天人感应之说实在是厉害。”
“您信这些吗?”
曹操摇摇头:“我从来不信什么天意天命!”
荀彧双目炯炯望着他,不知该说什么——不信天命的人固然不会被谶纬迷信之说所迷惑,但不信天命也意味着什么事都可以做!最最可怕的是现在不信将来却信……荀彧不敢再往下想了,岔开道:“张平子的奏章你竟记得这般清楚,实在不简单。”
曹操白了他一眼:“令君当我是何人,自小就是鲁莽武夫?当年我任议郎,也没少在洛阳东观博览群书。记得那年御园里跑进一条顶着冠戴的狗,我还与陈耽联名上书,扳倒了宦官一党的太尉许戫(yu)。世事多舛,想不到如今……”他低头看着自己的手,那双曾经光滑圆润的握笔杆子的手,如今因为岁月流逝和战事奔波早已经变得粗裂,每一道皱纹里不知饱含了多少血腥和人命!
荀彧也叹了口气:“我当年担任守宫令,只管为天子保存笔墨,如今是尚书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