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谢陛下。”刘先跪倒谢恩,“臣愿陛下万岁永康!”起身又朝曹操拱了拱手,“也多谢曹公。”这才整理衣冠慢慢退至殿外,心中暗自思量——我凭停战之事顶撞曹贼,他非但不怒反升我官职,这厮有刚有柔倒是条好汉,刘景升论才论智都比之不及,只怕荆襄之地终要落入这厮之手啊……
殿上文武眼瞅着刘先迈着四方步不紧不慢下了玉阶,提了良久的心才渐渐放松,半晌无人再发一言。荀彧考虑到曹操违例召集朝会,若冷了场甚是不妥,便出班再奏:“臣禀奏陛下,青州刺史臧霸前有捷报递来,北海、东莱等郡已被王师克复,还请诸位大人商议,该以何人权领两郡政务。”
刘协挥了挥手,面无表情道:“那就议一议吧。”
其实谁都知道议了也是白议,最终拍板的还是曹操,这不过象征性地走走程序。司徒赵温手捋白髯笑道:“青州新近克复,当选德高望重之人为郡将。光禄勋郗鸿豫乃郑康成之门生,在北海为人敬仰又颇受曹公青睐,不妨任他为郡守矫枉一时。”赵温是出了名的圆滑,搬出郗虑这个人选,既不失朝廷的威严又不伤曹操的面子。郗虑就坐在赵温下首,听他举荐自己,虽明知必不能如愿倒也觉得有面子。
哪知此言未落,对面的少府孔融就驳斥道:“赵公所言差矣,统辖一郡文修武备,非郗鸿豫所长也。”他也真拉得下脸来,当着人家的面如此批驳,非但得罪了郗虑,弄得赵温也下不来台。
满朝文武皆知郗虑亲善曹操,孔融如此不留情面哪个敢再议下去。正在此时天子却不冷不热发了话:“统辖一郡非其所长,那鸿豫何所优长呢?”话语间竟有一丝幸灾乐祸的口气。
孔融回道:“以臣下观之,郗鸿豫可与适道,然未可与权。”所谓“可与适道”就是说郗虑和光同尘随波逐流,除了攀附曹操没有什么真实才干。
那郗虑也是郑玄门下高足,口舌之利不输孔融,岂容他这般奚落?立刻高举笏板反唇相讥:“臣下才力不逮,可与适道未可与权。然孔文举昔任北海相,政散民流兵败城失,其权安在也?”汉廷朝臣最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1页 / 共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