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声跪倒在地:“启禀主公,佃科制度是祖宗订下来的,百姓按章程而行已有数百载,此法更易关乎国本,弄不好是要出乱子的。”
曹操笑道:“你呀,脑子太死板了……规矩都是人定下的,哪有一成不变的道理?倘若都能墨守成规,那天下何至于有兴有亡呢?”是啊,倘若曹操恪守臣子之道,又怎么能总领朝纲?“劳烦枣都尉告知任峻,上一年的制度不管了,今年新开垦的屯田,全部划分到屯民个人,秋收时以田输谷。”
侯声依旧振振有词:“恕属下直言,治大国若烹小鲜,佃科法令这样的东西还是少变为妙。”自前汉以来,倡导以道家思维治理天下,文景之治倡导“休养生息”,光武帝以“柔术”治理天下,所以按照当时的为政理念,法令是不宜随便变更的。侯声与枣祗的矛盾,看似具体问题,实际上代表了
两种不同的治国理念。
曹操捋髯想了一会儿:“你说的‘治大国若烹小鲜’乃是治世之略,可现在是战乱年代。乱世之时不循寻常之法,多收些粮食,才能打好仗,打好仗才能安定天下。再说计田输谷,未必逊于计牛输谷。”说着话曹操站了起来,比比划划道,“这就好比是一片田,张家、李家合用一头官牛耕种。结果是什么?张家不出力,李家也不出力,谁也提不起劲头,反正自己再卖力气收成也有人家的。现在咱们把田分开,张家一半李家一半,各忙活各的,他们就得为自己打算了……莫说还有官牛轮流使用,就是没有牛他们也得人力耕地,因为是官私平分,种的越多他们自己得的也越多呀!这劲头不就上去了嘛!”
这个比方真有醍醐灌顶之效,侯声的疑虑减去不少,再顿首道:“属下愚钝,不及主公见事深远。”
“侯声你也是清官出身,但还得多关注民之生产,实地去看看百姓怎么耕种吧……请起。”曹操笑呵呵抬着手,“你们乃是为公事争吵,可不要坏了日常的交情。”
枣祗与侯声一阵羞赧,象征性地互相拱拱手以示友好。而曹操的思路已经在一瞬间跳到其他问题上了:“令君,屯田粮草等事关乎军情,这些机要应该与朝廷之事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