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对此的做法是,抬了很多箱子的金银珠宝到新的太子府,并且顺理成章地从外面精心挑选了很多下人,安排到了太子府。
太子的拥护者们,很多都是很忠心的,他们并没有因为太子瞎了眼,失势,而背叛太子。
太子一党的人见昭帝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他们也都振作了起来,继续拥护太子。
他们不惜自己节俭,送了很多财物和其他资源给太子。
这番操作下来,原本被赶出东宫,应该潦倒落魄的太子,其衣食住行富贵荣华,反而比在东宫时还要有过之而无不及。
偏偏,又能让各方势力都满意——瑄王和丞相一党觉得宋令虞是为了架空太子。
太子觉得他的阿凝是在供养他,让他东山再起。
太子一党和皇后虽然并不信任太子妃,但表面上至少太子并不落魄屈辱。
他们趁机安插自己人去照顾保护太子,也防范着太子妃。
如此,可不是各方势力都满意吗?
这是昭帝选择宋令虞的最大原因。
他年少时作为储君,表面稳重循规蹈矩,其实心里相当反叛。
当了皇帝后,虽然到了老年才得嫡子,但太子年少有为才能出众,他给太子安排了瑄王这个磨刀石后,就把一切都交给了太子。
他自己贪图享乐,行事就更加随心所欲了。
一开始,他就很喜欢宋令虞这个跟他一样离经叛道逆天而行的孩子,过去一直在破例提拔宋令虞。
现在太子遭遇不测瞎了眼,他直接打破制度,封了宋令虞为摄政王。
宋令虞年纪尚轻,资历和经验都不足以让她胜任摄政王一职,但这不重要,关键是她是宋丞相的“儿子”、瑄王的心上人、太子的阿凝。
也就只有她,能稳住各方势力。
妙啊,昭帝喝药如喝他最爱的酒,一饮而尽后,大手一挥让白总管把奏折都送到太子府。
大白天的,他直接回了龙榻上睡觉,提前过上了退位后的生活。
*
宋令虞特意在府中给湛淮晏辟出一个最好的院子,名为沧澜院。
他处理政务,跟朝中官员商议朝政都在这里。
这个府邸有一条密道,可以从寝卧里进去,到达外面后正对着护城河。
这也是宋令虞选择它的原因。
她以太子妃的身份,送了湛淮晏去到沧澜院后,回寝卧换上当小奸臣时的朝服,便进了密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