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湖泊和洼地,且城外又临近红河,其实只要想办法,不难完成对城外的信息沟通。
\n
武德恭入城以后,雷汜通过后黎旧臣们的渠道,和他成功搭上了线。
\n
与此同时,城中的郑祚,在神经高度紧张了快一个月以后,终于松懈下来。
\n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城外的明军撤了一半,更加不太可能强攻城池了
\n
证明澜沧方面的援军已经靠拢过来,届时只要越军能够牵制住河内方向的明军,澜沧那边再和明军对峙下来,不说战胜,起码不至于像之前那样千钧一发。
\n
再结合以前安南反明独立的战争经验,一旦战事僵持,并且拖延下去,吃亏的绝对是远道而来,人生地不熟的北方明军。
\n
毕竟在这里,明军缺乏最基本的群众基础,语言不通,气候不适,没有长期作战的信心,一旦战争持久下去,远离故土,军心低迷,战士不是机器人,并不能上了发条就不折不扣的运转到底。
\n
相反,无论明军再怎样严格军纪,不可否认的是,战争一定会对本地的民生经济造成破坏,而显然,被破坏而导致破产的农户,恐怕不会把这个锅栽倒越军头上。
\n
从北面而来,语言不通的明军将士,就会陷入遍地烽火的境地
\n
这并非杞人忧天,不过百年前,这是正德年间真实发生过的事情。
\n
所以,枢密院对于整个东南亚战场最大的要求,就是速战速决,尽可能迅速的毁灭敌人的指挥中枢和政权建构,只有这样,让战火还没有烧到整个东南亚,将大多数人推到对立面之前,就结束战斗,并重建秩序。
\n
只要不影响生产生活秩序,绝大多数人并不在乎自己头顶的统治者是谁。
\n
这个期限,按照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