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近十三万。
\n
枢密院以为这个数字已经足够了
\n
甚至都有点多了,比如御前左军,这次主要是充当预备队的。
\n
因为枢密院认为,对于云南和安南、缅甸等地的作战
\n
人多不是好事,反而容易造成麻烦
\n
云南边防军,基本都是本地士卒,适应环境,可以充当主力
\n
御前中军调动的三个师,也是以两广、湘西、贵州、赣南士卒为主组建的。
\n
就是为了尽可能降低水土不服造成的非战斗减员
\n
虽然这个时代,东南亚的开发已经好许多了,但比起内地,还是恶劣得很
\n
所以枢密院最害怕的倒不是东南亚那帮小**队,而是气候、地形和疾病
\n
当年永乐年间,对安南的统治,只持续了二十余年,而且屡次平叛,消耗太大,也有大明军队水土不服,无法常驻的原因。
\n
朱由榔十分尊重枢密院的意见,还专门要求询问前线胡一青的意见
\n
他不是隋炀帝,没有那种为了面子,硬是凑出“百万大军”奇妙脑回路。
\n
更不打算搞个啥御驾亲征,跑到前线微操,尽可能汇集军中将帅的建议,汇总出一个具体可执行的方案。
\n
此战的最高统帅,是由左军都督刘文秀担任
\n
但明眼人都知道,刘文秀主要是承担压阵和充当预备队的作用
\n
真正的前线统帅,应该是云南都督胡一青,和已经开拔至广西的中军都督焦琏。
\n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