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之外,还有几个来自朝鲜的留学生,一开始朱由榔还没注意到留学生这个问题,还是朝鲜人自己找上门来的。
\n
这个时代的朝鲜,自称“小中华”,是明王朝的忠实迷弟(真不是装的,朝鲜受明朝影响极大,历史上,明朝灭亡以后,直到康熙年间,朝鲜文人都依然使用崇桢纪年。)
\n
听闻中原这边,有此等“文章盛事”,当然要主动参与进来,与有荣焉。
\n
所派的士子也都是国中显贵之家,本来按照内阁的意思,人家千里跑过来,而且还都是朝鲜统治阶层出身,可以免试入学,本来对于这些留学生而言,他们身上承担联系两国政治关联的使命,远比学到啥重要。
\n
不过人家朝鲜士子只觉得是羞辱,此时的朝鲜儒学氛围很浓厚,出过不少大家,也是有科举的,自然风气和内陆也就大同小异。
\n
一共十一人,参加应试,居然全部考中
\n
不过想想也对,这些人都是朝鲜全国的青年精英所在,又岂会是庸才呢?
\n
翻修之后的国子监原址,与过去大不相同
\n
确切地说,这些新建筑采用了大量的新技术成果
\n
包括建筑工程、设计和材料上的
\n
教学楼是左右各两排,共八栋双层砖混结构的楼房
\n
格物院材料所之前就已经启动过有关混凝土技术的攻关,虽然距离后世那种胶凝复合式混凝土,还差得远,但一些基础的技术雏形,其实本来就有了。
\n
比如利用石灰、黏土和砂石混合的三合土,就是南京城墙的主要材料,事实证明,的确很管用。
\n
材料所的研究,也是基于这些原有基础之上的。
\n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