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主要原因还是由于棱堡建筑的特殊性
\n
围城之时,郑成功已经上疏向枢密院反应了棱堡问题
\n
一则,认为海军应当装备部分攻城重炮,以应对日后可能的,和东南亚地区西洋人棱堡作战的情景。
\n
其次,便是认为这东西大明也可以仿制
\n
如果能在西域、漠南,东南亚地区修它十几座,再装配上百门火炮,简直是易守难攻。
\n
同时,对热兰遮的围城战斗,经过十几日后,终于迎来了最后一战。
\n
八月十三日,确定荷兰人的火炮已经基本丧失反击能力后
\n
海军步师两个营,六千将士,以厢为单位,分为六支,准备攻城
\n
之前围城炮战的这十来日,步师也没闲着,制作了简易攻城梯和器械
\n
棱堡的城墙并不高大,所以并不需要什么庞大的攻城器械
\n
八月十四,中秋前一天
\n
明军正式发起攻城
\n
先是近百门火炮同时奏响,对着荷兰堡垒表面一片覆盖后
\n
六千将士按照预定方向,手持步枪、短刃攻城
\n
此时热兰遮城内,还有荷兰雇佣兵四百余人,奴隶五百余人
\n
相较于历史上面对郑成功时,由于之前大部主力在城外已经被击溃,所以显得单薄许多。
\n
荷兰人用火枪在城上阻击
\n
但兵力实在单薄,根本无法造成什么太多有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