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头的,一里以内,才有准确度可言。
\n
“旗语传令!作雁形双列纵队!”
\n
七月三十日
\n
台湾岛西南,大员湾
\n
四十二艘战船依次纵深排开,桅杆高耸,雪白色风帆鼓满后,自海平面下迎着阳光,缓缓升起。
\n
犹如无数列岛、礁屿
\n
作为明军标志的三辰旗,挂在桅杆最高处
\n
郑成功坐舰兴化号的旗语命令挥舞而出,其后所有军舰,纷纷回应,随后整个队列逐渐发散,朝远处的大员港扑去……
\n
德弗里斯站立在舰艏之上,看着远处压着海平面而来的黑点,心中压力陡增。
\n
眼前的这支舰队,与过去自己曾经在福建、岭南沿海所见到的明朝官军水师和郑氏战船完全不同。
\n
那与voc船只一模一样的雪白色帆布,以及耸立的桅杆,被放置在甲板之下的炮口。
\n
这就是所谓的“夹板船”
\n
夹板船,也就是将火炮放置在船只甲板下方
\n
这样的船型,其实早在崇祯年间,明军有过小规模仿制,但毕竟没有需求,而且也没钱,故而十分稀少。
\n
直到郑成功手里,大规模新建战船以前,也就只有十来艘。
\n
龙江船厂重建以后,枢密院给船舶公司下的第一个订单,就是重新设计和研制适合大明海军作战的新式软帆夹板战舰。
\n
这次研发设计,朱由榔倒是十分有兴趣关注。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