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模像样。
\n
这也是朱由榔坚持将行政中枢留在南京的主要原因之一
\n
不得不承认,中国的地理环境中,最适宜于产生规模工商业和近现代经济萌芽的地方,就是东南沿海。
\n
在工业革命以前,还没有“重工业基地”这种说法,北方的矿业资源优势短时间内,至少是朱由榔有生之年,都是看不到大规模开发运用的那一天。
\n
所以,东南地区的这点火苗,实在是太重要了。
\n
这种经济转型的过程,必然会带来极大阵痛,和大量不可预计的风险。
\n
毕竟在后世,我国是后发现代化国家,是可以通过外部输入的方式实现经济转型的。
\n
但在这个时代,大明所处的,却是“原发现代化国家”的位置,也就是原本历史上,英国所处的历史阶段,而这样的发展过程,是没有先例可考的。
\n
现在,这个火苗依然不够剧烈,甚至通过下面统计的一系列信息和数据,朱由榔还敏锐地发现。
\n
自己灭亡清虏,收复北方,创造出了一个稳定环境。
\n
反而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发展……
\n
原因很简单,明末天灾**,导致人口下滑严重,而朱由榔收复北方,限制兼并,大量移民,又进一步缩减土地矛盾。
\n
于是乎,大家既然有田种,可以继续过自给自足式的小农经济,为什么要参与市场分工?为什么要消费商品,参与工业生产?
\n
这就是大明想要现代化,不同于英国所面临的情况,因为英国太小了,它的主要市场在国外而非国内,而大明的主要市场,却是在国内……
\n
这种尴尬态势,只有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