署的地位还并不高,只是给内阁和财部打打下手,临时充当下会计。
\n
而现在却不同了,就在会议之前,朱由榔将审计署独立出来,虽然还是挂在都察院名下,但主官由原来正四品的判曹,改为正三品副都御史。
\n
不仅是审计署,整个都察院,都由过去那种零散状态,被整合拆分为四个署:审计、廉政、监察、检校。
\n
除了审计署外,监察署和过去的监察御史差不多,只是集中办公了而已;廉政署专门用于反贪,不是过去那种“风闻纪事”的那种,而更类似于执法部门,可以外派巡视,甚至配属必要侦查武力协助的。
\n
检校署就比较闲了,干得才算是正儿八经“御史”干得事情,记录、收受和保管文件,撰写报告,提供意见,算是真正的“言官”。
\n
每署各自有一位正三品副都御史掌管,下面根据不同工作内容,设置司、科、目三级下属机构。
\n
于是乎,都察院中的“审计御史”,虽然在品级上,只和七部侍郎相当,但在朝中地位却是炽手可热,不下于一部尚书。
\n
从光烈八年,也就是今年的十月份开始,各部门的年初预算,都必须上报交予审计署汇总统计。
\n
并在次年十月份,召开财部、户部、审计三方会议,当着财政部门的面,审计署一笔笔核算去年预算,和年终具体支出是否有差额。
\n
如果有较大出入,审计署有权质询批钱、批货的财部、户部,以及支出的具体部门。
\n
对方必须在限期内给出解释
\n
而与此同时,审计署工作告一段落,这笔有问题的审计报告,将会递交都察院,发起弹劾。
\n
第20章 五年规划(上)
\n
整个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