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对此,一众文官也只是任凭天子怎么开心怎么来了。
\n
不过关于高一功,而不是刘文秀进爵郡王,大家倒是都有所猜测,这大概是考虑到军中两大派系的平衡问题,毕竟西军一系实在是太庞大了,原本就有一个“为诸将之冠”的李定国,稍稍偏向忠贞一系也能理解。
\n
再说刘文秀之前不过只是郡公,直接越过国公,晋封郡王,也不太合适。
\n
两位郡王以下,便是国公一级
\n
左军都督刘文秀加授英国公,中军都督赵印选加授信国公,原后军都督,现安北都督张名振加授越国公,海军都督同知郑鸿逵加授闽国公。
\n
这些封赏,倒是都在意料之中,但大家还是联想到另外一个人,恐怕此时会有些尴尬。
\n
海军都督朱成功呢?
\n
郑成功的地位的确有些尴尬,一方面,他在战争中的表现,虽然也相当重要,但比起李过等人,却实稍差一些。毕竟北伐,主要还是陆上战场。
\n
但他之前就已经受封威国公,却是已然是国公衔了。
\n
所以最后只是又加授了一个太子少保,以作表彰。
\n
但朱由榔本人其实还是有更多考虑的,他早就给郑成功留着一个王爵呢,只是不是现在用而已。
\n
而本就是异姓王的李定国,不好再加封,郡王再往上,便是二字亲王了,如徐达死后追封的“中山王”。其实朱由榔本人是不在乎的,在他看来就算封李定国一个评书里“一字并肩王”又如何?他知李定国,李定国亦知他。
\n
但内阁再任由天子乱搞,也不会纵容这个,肯定是一万个不同意的。
\n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