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儿都是喝酒打牌、跳舞、同学聚会惹出来的。
酒后乱性,这成语可不是随便说说的。所以女人不上桌,这也是一种避讳和保护。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老祖宗留下来的规矩,可不能简单地用 “封建糟粕” 四个字就给打发了。
“别忙活了,我俩完了还有事,这酒就点到为止,婶子你们也一块吃。”
张卫东劝了好半天,老郝家又拼了张桌子,这才热热闹闹地动起了筷子。
老太太夹了一口菜,吧嗒吧嗒嘴,这才说道:
“其实俺们也是怕你们讲究。就说那下沟屯吧,也不是啥正经东北人,都是闯关东过来的。
天南海北的人都有,云贵川、晋陕蒙五湖四海的。
东北这地方地域宽广,地广人稀,这的人也心胸宽广,不排外。
要不鲁省那么老远,为啥不往南方走呢?就是因为知道来这儿能活下去,没人撵。”
“婶子,要说原住民,那得是鄂伦春、鄂温克那些少数民族才是本地人。
大清那会入关以后,就把这儿设成了龙兴之地,一封就是一百多年。
咱啊,要算都算外地人,所以干脆都别讲究,您说呢?” 张卫东边吃边说,说得头头是道。
“成成成!你们年轻人就是有文化,那就说好了,以后都是一家人,都不讲究。
来,婶子敬你们一杯,今天的事儿多亏了你俩。”
二楞娘这么一说,老郝家一家人都端起了杯子,就连趴在那儿的郝二楞,也挣扎着起身。
“干啥呀,刚说了一家人,又这么外道儿,都在酒里了!”
彪子哈哈大笑,一仰头,一杯酒就下了肚。
酒过三巡,一大家子吃得那叫一个碗干钵净,欢声笑语在屋里回荡。
“天不早了,你俩西屋对付一宿呗!” 老太太拉着彪子二人,热情地挽留。
“不了,没多远,我俩溜达溜达消消食。” 张卫东摆摆手,院子里都是女眷,住着实在不方便。
走到院子里,二驴子扯着嗓子大喊:
“走了婶子!走了嫂子,我俩以后再来看你们。”
这一嗓子,在安静的夜里传得老远,也是为了让街坊四邻都知道,省得外人嚼舌根。
看着哥俩的身影消失在夜色中,二楞老娘拉着闺女郝俊英的手,笑眯眯地问: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