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一天天过去,转眼到了初夏。
春耕过后,宋芫收到宋争渡从江南寄来的家书,信中说他准备启程前往宜州。
看完信,宋芫差点一口气没提上来。
宜州正处战乱,宋争渡只带着两个护卫,就敢往那里跑!
当真是胆大包天!
这信从江南寄回来,路上少则半个月,多则一个月,等宋芫收到信时,宋争渡怕是已经到了宜州。
宋芫气得牙痒痒,等这臭弟弟回来,看我不揍他屁股!
还好舒长钰暗中派了暗卫一路保护他,不然宋芫非得急疯不可。
四月中旬,宋争渡终于从宜州来信报平安。
信中说他在宜州结识了几位志同道合的学子,一同游历了战场遗迹,亲眼目睹了战争的残酷。
“......战火所至,十室九空。百姓流离失所,饿殍遍野。儿时读‘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只觉是夸张之语。如今亲见,方知诗中所言非虚......”
字里行间,满是悲天悯人之情。
宋芫读着信,一时心情沉重。
他提笔回信,叮嘱宋争渡务必注意安全,切莫涉险。
韩州,昭平城。
李景琰负手立于沙盘前,眉宇间凝结着一丝阴郁。
自从前年拿下昭平后,朝廷几次派兵攻打不成,反倒损兵折将。
如今两军对峙已近一年,战局陷入胶着。
这一年,李景琰看似在养精蓄锐,实则已连遭几次暗杀,不得不退回冀州,韬光养晦。
至于暗杀他的刺客,他也已经查出来历。
正是先帝生前留下的暗卫!
李景琰脸色极为难看。
虽说当初暗卫投靠他时,他也留了心眼子,并未全然信任,但没想到这些暗卫竟会临阵倒戈,险些要了他的命。
不愧是那人留下来的走狗,和他一样都是阴险狡诈之徒。
“王爷。”谋士小心翼翼地开口,“眼下皇帝军粮已尽,士气低迷,正是我军大举进攻的好时机。”
李景琰目光阴鸷地盯着沙盘上代表瑶光城的小旗:“不急。再等等。”
他转向站在角落的顾千帆:“顾先生,依你之见,瑶光城该如何攻取?”
站在角落的顾千帆身形一颤。
他前世虽读过史书,却对瑶光城知之甚少。
此刻被点名询问,只得硬着头皮上前。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