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不计的程度——这也算剿匪吗?
管笃离开京都前,把把北方九州(刘协出京时,大汉还是九州)的匪患情况,全部交给了四个师弟,而且说明,没有明确的清剿计划,他们便不能离开京都。
而且管笃还特别说明,清剿计划必须是诸葛亮、刘协和郭淮三人自己做,然后由申金审核批准。
说白了,管笃这是把三个小师弟的安全,全部委托给了申金。
用五千五百精锐的龙鳞卫和紫金卫去剿匪,真是太看得起匪寇了。
所以,申金、诸葛亮、郭淮,都有信心他们用几年时间,一边沿途考察民情,一边就能把大汉的匪寇彻底荡清。
这个事情,当然没有告诉内阁。
否则,无论如何,内阁都会全力阻止。
剿匪有各州郡的治安军,怎么能让满十岁的陛下亲征呢?
不过,为了刘协的安危,管笃在走前,把这事儿悄悄告诉了厉志,并让厉志下令治安军,服从申金的指挥,配合龙鳞卫、紫金卫剿匪。
当然,军令是秘密下达的,只说如果有人持厉志的令牌找到各州郡的治安军,当地治安军马上服从命令听指挥。
厉志可不敢暴露陛下就在剿匪的队伍之中,谁知道会不会有人心生歹意呢?
诸葛亮、郭淮虽然跟在蔡成身边一年多,可他们并没有实战经验,只是学会了如何做作战计划而已。
没人能要求三位十岁的孩子,能做出什么合格的清剿计划。
真正的计划,自然是落到了申金头上。
当然,直到他们三人做出清剿计划后,申金才会拿出自己的清剿计划,然后让他们三人对比,由此让他们三人知道,作战计划都要考虑哪些因素,如何保证更大的胜算。
蔡成的弟子,兄友弟恭,羡煞他人。
内阁挡不住刘协离开京都的决心,只好找到厉志,让他下令,让各地治安军保护好陛下的安全。
然而,内阁派出的、跟随刘协随身照料的几个太监,才到函谷关脚下,便被打发回来了。
太监们还带回了一封刘协的亲笔信,让内阁无须担忧,他会很安全。
然后,五千紫金卫,五百龙鳞卫,还有申金率领的五个特战队小队,包括刘协、诸葛亮、郭淮等人,便消失在了过了函谷关的大山之中。
他们进入大山后,马上都更换上了迷彩服,迷彩服里面着绸甲。
然后,五千紫金卫分为十队,全部撤了出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