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他行了及冠礼后,便会从幕后走向台前,成为明面上的掌控人。
至于他拜孙策为主公,没过半年,孙策就坚决取消二人的主仆关系。
孙策害怕了。他发现,荆州的所有军队,都对桓佑顶礼膜拜。
只要桓佑愿意,随时都可以夺得孙策的兵权,甚至弄死孙策。
于是,孙策向桓佑表态,自己会老老实实地做这个大都督。
第三个割据势力,便是益州的刘备。
益州的刘焉病死后,有人上表内阁,说是要封刘焉四子刘璋为益州牧。
然而这次内阁没有妥协,直接回信斥责益州,说益州是大汉的益州,不可能任由其“子承父职”。
于是,益州忙不迭地重新上表,请求刘备为益州牧。
这次内阁答应了下来。
不是内阁软弱,而是益州说,他们已经拥戴刘备上位了。
那时,大汉连年大灾,无力征讨益州,内阁也是无可奈何。
不过,内阁要求刘备任益州牧后,以两年时间来稳定益州,然后便来京都述职。
这几年,益州严守蜀地,不出汉中一步,一副人畜无害的样子。
最后一块割据之地,便是交州。
扬州、荆州数次要求交州归顺,交州都不理会。
期间,荆州两次出兵攻伐交州,结果荆州振汉军竟然都没能取胜。
现在朝廷已经与交州断了联系,只知他们不理会扬州、荆州的招揽,却不知道是否已经割据。
振汉军就是桓佑为荆州军起的名字。
不过,荆州与扬州结盟了。荆州叫振汉军,扬州叫复汉军。
两军数次联合攻打九江、庐江、南郡、江夏四郡,只是护民军防御严密,每次都打退了他们的联合进攻。
至于盘踞在襄阳的刘表,是因为护民军攻克了随县,刘表独木难支,又恨长沙桓氏对他的背叛,干脆就归顺了朝廷。
内阁也没难为刘表,只是撤销他荆州刺史,让他回到京都,入大汉学堂做个夫子,研究学问去了。
蔡成不解地问道:“以护民军的战力,怎么用了五年时间,只攻破一个随县?”
蔡琰嘻嘻一笑,说道:“随县早在你中毒那年的秋后就攻破了。所以,刘表在襄阳只坚持了半年多,看到随县被攻破,便归顺了朝廷。
“护民军本来打算在你中毒那年的秋收后,征东军团进军江东、征南军团进军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