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桓阶感恩,才拜孙坚为主公。
这也是孙坚死后,桓阶向刘表讨要尸体的原因。
在孙坚死于黄祖箭下后,在随县的孙策就收到一封信,让他寻机过江,偷袭荆州水师。
孙坚不死,桓阶还会支持刘表;
刘表的亲信黄祖杀死孙坚,桓阶就不可能再支持刘表了。
桓阶要为孙坚报仇。
这就是古代仁义之士的作风。
或者说,士为知己者死!
正史中,桓阶在曹操与袁绍打得正热闹时,为了不让刘表派兵从南面夹击曹操,桓阶便鼓动当时的长沙太守张羡起兵反抗刘表,把刘表给牵制住了。
这边孙策正与桓纂见礼,又有两人走了进来:桓阶和桓佑。
刚一进门,桓阶一边给孙策行礼,一边开心地说道:“来得太是时候了。前天我方与蔡瑁一起来到洞庭湖。马上去擒了蔡瑁和张允,整个水师便群龙无首了。”
孙策看到桓阶身后还有一个十几岁的少年,问道:“这是令公子?”
桓佑马上一礼。“桓佑见过少主。”
要知道,孙策也还有一个月才满十六岁,看到桓佑满心欢喜,便问道:“可愿跟在我身边?”
“桓佑正要追随主公!”桓佑纳头便拜。
桓佑太会说话了,直接把“少主”改为了“主公”,直接让孙策心花怒放。
桓纂在一旁说道:“少主,估计蔡瑁与张允刚刚睡下,此时过去便能生擒两人。不过……”
桓纂有些犹豫。
“世叔有话请讲。”孙策虽然年纪不大,但不仅不怯场,还处处显露出儒雅之气。
这大概就是这些年间,他不断结交文人儒士的结果吧。
桓纂有些嗫嚅地问道:“少主,能否放过蔡瑁和张允的性命?毕竟其二人对我不薄,而且蔡氏与桓氏也向来交好。”
桓纂还是称孙策为“少主”,因为他的主人是孙坚。
孙策想了想,问道:“他二人能否为我所用?”
桓纂认真地想了想,然后摇头说道:“不知。不过,蔡瑁乃是刘表的妻弟,张允乃是刘表后妻蔡氏的外甥,二人都精通水师,如若能收为已用,则对荆州水师大为有利,说不定还可以说动刘表归顺少主。”
“据闻南郡蔡氏很有名望,我不杀他们二人。如若他们二人不愿降服于我,便暂时把他们关押起来好了。”孙策大度地答应了桓纂的请求。
桓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