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艺科大学原本是瀛京一所不起眼的小学院,正式更名为“大学”后,校长、院长、教师、学生无一齐全,校舍、教室、操场无一建设,亟待引进各个专业的人才。乔增德把自己厚厚的科研成果、简历、获奖证书快递到瀛京艺科大学时,当时新上任的校长武沐红非常欣喜。
武沐红和乔增德见了面,两人出生在同一年,乔增德比武沐红小一个多月,谈起当年生产队的事情简直一见如故。文科教授滔滔不绝,工科学无线电出身的武沐红静静地听。因为自己是搞技术的,武沐红对文科教授广博的学识和口才惊叹不已。艺科不受社会尊重,关键在于文化底蕴浅薄,武沐红为寻觅到一位文学文化大师而感到高兴。
乔增德去过东日国,还会讲几句东日国语,并且在北东师范大学又是瀛洲语国际学院院长,还有一套详细的专业规划。武沐红看着那一百篇论文,七八本专着、教材,教育部红章项目书,相信乔增德还是有能力的。
乔增德挨个讲着完自己的各项证书,武沐红想,这位教授人是话多了些,也有点自我炫耀,但文人嘛,有点自己的脾气也正常。有才学的人哪个没有点自己的个性呢?引进人才还是要多包容。
乔增德将自己的成就大讲一通,然后说道:“瀛京成秉缘、谢智齐、佟汝玉和我被称为瀛洲国现当代文学‘君子四玉’。”
武沐红点头笑着说:“热烈欢迎乔教授加入瀛京艺科大学。我们求贤若渴,有您的加入,我们的教育事业一定会干出成绩。乔教授,您谈谈您有什么条件,能争取的我一定为您争取。”
乔增德终于等到了这一步,讲得口干舌燥,最后就图把自己卖个好价钱。乔增德腼腆一笑,没有说话。
武沐红亲切地说:“乔教授,这个世道文人谈钱也没什么不好意思,有学问的人历来清高,是社会道德的楷模,但是学问再高也得吃饭。既然您还有顾虑,那我先把我的考虑讲讲,您看看还有哪些地方需要补充,我都可以尽我最大的能力为您争取,以表我们招纳人才的诚意。”
瀛京艺科大学附近一套永久居住的房子或三十万安家费、独立办公室及配套设施、年薪十六万、配偶安排工作、孩子入学。
乔增德一边听一边在心里和北东师范大学做对比,瀛京艺科大学的待遇不算优厚。但是乔增德不敢多要什么,因为,他知道他不是来“选”新工作,他是端着架子在“骗”新工作来了。一旦北东师范大学的免职通知下发,那他恐怕连院长的位置都拿不到,他已经五十岁,已经过了求职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