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的西翼防线背后,维鲁克实际上部署了厚度惊人的预备力量。
生力军的到来让忙于强攻的北国人被迫撤离。
在那些坐镇中军的北国领主们看来,这只是一次无关痛痒的局部受挫,所以他们并未着急投入更多的部队向复仇军西线继续施压,也就没有给复仇军撕裂北国部队的机会。
因为西线在北国领主们的眼中,只不过是牵制复仇军力量的次要战场,他们一直把主攻方向放在复仇军大营所在东面。
并且只有突破了复仇军的东翼阵地,才能把复仇军压到疾风裂谷的悬崖边上,完成他们在战前确定下的计划。
所以在西线失利后,北国人又加紧了对复仇军东翼防线的攻击。
北国领主们集中了自己麾下所能动用的全部力量,其中包括大量缺乏训练的民兵和农夫。
这些人在顺风战中能够爆发出强大的战斗力,而一旦遇到硬骨头,就会因为本能的恐惧而失去锐气。
这倒不是北国的勇士们不够勇敢,实际上绝大多数北国汉子都有着令人钦佩的勇气,否则他们也无法在如此恶劣的极寒之地生存下来。
关键在于这些临时武装起来的北国人缺乏足够的训练和配合,他们在面对防守严密又配合默契的敌人时很容易手足无措。
贵族和军士们咆哮着让他们冲锋,但面对复仇军用重盾和长矛架起的铁墙,还要顶着火球和箭雨,外加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矮人的偷袭,他们很难跟上军官的思路和命令。
在一片手忙脚乱中,白白付出巨大的伤亡。
可实际对守军造成的压力,反倒比这些民兵投入战斗前还要小。
因为维鲁克在道路交叉口修筑的工事接敌面宽度有限,战力低下的部队在有限的宽度上挤占了战力强大的部队的攻击位置,自然降低了防守方所要面临的压力。
而防守阵地的复仇军则几乎全是久经战阵的老兵,他们有着应付各种情况的经验,对于军官的基本指令也早已了然于心。
纵使有着数倍于己的敌人轮番进攻,也能在军官们有条不紊地调度下坚守住自己的防线。
那些在头骨丘陵上主持战斗的年轻领主们见状,觉得是自己给予复仇军的压力不足,于是不顾更有经验的、但因观念保守而被排挤的老东西们的阻拦,将头骨丘陵上的精锐部队悉数带走,前去增援东线的部队。
他们本来计划着用精锐的领主卫队替换下只能充数的民兵,增强东线战场的进攻能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