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山长,首先阐述了自己对“天理与人欲”的基本看法。他站在庭院中央的讲台上,声音沉稳而洪亮:“天理者,乃世间万物运行之规律;人欲者,乃人心之所向。二者看似矛盾,实则相辅相成。”他的话音刚落,台下的学者和学子们便开始交头接耳,讨论声此起彼伏。
陆渊率先走上讲台,他打开折扇,轻轻扇动了几下,然后开始阐述自己的观点:“吾以为,天理存于人心,人欲当以天理为约束。人若放纵人欲,不顾天理,则社会秩序将大乱。”他的言辞犀利,逻辑清晰,引用了诸多儒家经典中的语句来支撑自己的观点。台下的一些年轻学子们纷纷点头,对他的观点表示赞同。
方皓紧接着上台,他双手合十,向台下众人行了一礼,然后说道:“陆兄之言虽有道理,但吾从佛家之见,人欲乃虚妄之念,唯有洞见人欲之空性,方能契合天理。若一味以天理约束人欲,恐失之偏颇。”他的观点一出,立刻引起了台下的一阵轰动。一些支持儒家思想的学者皱起了眉头,而那些对佛家思想有所研究的人则陷入了沉思。
随着论战的深入,更多的学者和学子加入了讨论。一位名叫叶萱的女学子也勇敢地站了出来。叶萱虽然是女子,但她的学识并不逊色于男子。她身着一件淡粉色的长裙,面容娇艳而不失端庄。她说道:“小女子以为,天理与人欲并非非黑即白。在日常生活中,人欲可激发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而天理则是在这种追求之上的道德规范。”她的声音清脆悦耳,她的观点为论战带来了新的思路。
在论战过程中,学者们的表情丰富多彩。有的眉头紧锁,认真思考着对方的观点;有的眼神激动,为自己的观点据理力争;有的则面带微笑,似乎在从他人的言论中汲取着新的智慧。
这场论战持续了整整三天三夜。庭院里的气氛时而紧张,时而热烈。学者们在辩论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这些火花点燃了在场所有人对真理的渴望。
在论战的最后一天,程逸走上讲台进行总结。他说道:“诸君之论,皆有独到之处。此次论战,并非要决出胜负,而是要让大家在思想的碰撞中,更加深入地理解天理与人欲的关系。无论是儒家的约束,佛家的空性,还是其他的观点,都为我们打开了思考的大门。”
这场书院论战的影响迅速传遍了大宋。各地的书院纷纷效仿明善书院,举办各种主题的论战。这些论战不再局限于文人墨客和学子之间,普通百姓也开始参与其中。他们在茶馆、集市等场所,热烈地讨论着从书院论战中听到的观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