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处的美国兵,北京人头盖骨从此下落不明。传言就在樱花国皇宫之中。
其二是中华唐鸿胪井刻石,唐代石刻。
唐鸿胪井碑本是一块重逾九吨,单体十多立方米的驼形天然顽石。公元713年,唐玄宗遣鸿胪卿崔忻从长安前往辽东,册封靺鞨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714年夏天,使命完成后,崔忻原路返回长安,路经都里镇(今旅顺),为纪念这次册封盛事,于黄金山下凿井两口,史称鸿胪井、刻石一块,永为证验。
刻石文字共29字,分3行自上而下自右向左书写:敕持节宣劳靺羯使、鸿胪卿崔,忻井两口,永为记验。开元二年五月十八日。做为渤海归入大唐版图的历史见证,史称唐鸿胪井刻石。
1895年,清朝将领刘含芳修建四柱石亭(唐碑亭)护卫刻石,并在崔忻题刻左侧加刻小字:此石在金州旅顺海口黄金山阴其大如驼唐开元二年一千一百八十二年其井已湮其石尚存光绪乙末年冬前任山东登莱青兵备道贵池刘含芳作石亭覆之并记。
1908年,日本军队在日俄战争中将刻石及护卫亭作为战利品掠走,藏于日本皇宫至今?。这是鸦片战争以来我国被掠夺到海外分量最重、体积最大、最为珍贵的国宝级文物。70年代,中日邦交正常化后,再索要时,日方拒不归还,一直至今。
陆肖来回走了两遍,只可惜这个距离要是从明面上是很难进入的,一旦冒然进入,很有可能触发报警,而且没有可供落脚的安全点,陆肖可不想自己的秘密被发现,这让他十分挠头。
忽然,陆肖想起据说在二战的最后时候,为了躲避大漂亮国的轰炸在地下建了防空设施。于是陆肖在一个僻静的角落,进入到空间之中,意念推动光门,斜向着皇宫方向探去。可是距离依然不够,看来只能先升级空间然后再来此处了。
陆肖推开家门,一头扎在了床上,双眼紧闭,任由倦意如潮水般席卷而来,将他带入深深的梦乡之中。这一觉睡得格外香甜,一直持续到次日的黄昏时分。
当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户洒在陆肖的脸上时,他终于悠悠转醒。伸了个大大的懒腰后,他翻身下床,稍作活动了一下筋骨。随后,他开始有条不紊地收拾起自己来。先是简单地洗漱一番,接着换上一身干净整洁的衣物。做完这些准备工作之后,他从空间里取出一幅精心制作的面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幅面具做工精细,栩栩如生。陆肖轻轻地将它戴在了脸上,然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