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再去四合院取东西,但转念一想还是送来更好。为了让大家能早点准备,毕竟这是一首很好的歌,她希望丈夫的作品能够完美呈现。
工厂的门卫认出了王芳,在了解了情况后联系了杨磊,并安排她直接进入。办公室里,王芳把稿子递给刘文华,得知是新作后,刘文华立即召来了同事李雪丽。三个人忙到中午,直到午饭时间王芳才离开。
接下来几天,杨磊继续留在村中观察种子的情况。他在第三天开始用无人机查看各个大棚中的种子。虽然起初没有明显变化,但在第四天时,三号棚的种子显示出更活跃的能量活动。于是,他决定让无人机重点关注这些种子,以找到最合适的生长条件。随后他调整了相邻两个大棚的温度,而团队也按照他的指示不断调节草帘和取暖措施。
到了第六天,无人机反馈说四号棚的种子也有了萌芽的迹象。杨磊仔细记录下了这两个大棚的数据,认为这是最佳生长条件的体现。第七天传来更多信息:359到363号盆中的种子已经出现变化。经过核对,他发现相同条件下种植于四号棚内的种子状态良好。此时杨磊确定了一个适宜范围。
为了确保最佳效果,他又在第九天让无人机对比两个大棚里同一土壤配比下的生长速度。结果表明四号棚内的种子长得更快,说明其温度设置接近最优值。因此,所有因素都被明确了。
既然已明确,就不再浪费时间等待自然发展。那天晚上杨磊使用催熟方法促使合适条件下种子快速成长。次日清早,杨磊与学生们外出吃早餐,恰好遇到王浩从外面赶来汇报消息:“杨队长,快来看,三号和四号大棚内有草药发芽了!”
人们很快聚集到一起,激动不已地庆祝这一突破性的进展。杨磊收集了相关数据,然后自信地宣布成功培育出幼苗。
电话接通后,杨磊向高远分享喜讯,“老高,我们的大棚里种子冒芽了,这意味着我们成功种植出了目标植物。”面对即将到来的成功喜悦,即使有些疲倦的高远也瞬间清醒起来。两人大声笑着,分享着此刻的欢乐。高远立刻答应会向上级报告这一成果。
挂断电话之后,杨磊离开了住所去处理其他事务,他明白这次实验不仅实现了预期的目标,也为后续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他有十足的信心,相信高玉峰和院长一定会回来。即使只回来一个,他也能够在机械厂重新开工,先完成轧钢机,然后或许就能趁着过年给自己放个假。
想着想着,脸上露出愉悦的笑容,往大棚走去。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