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不安的是,詹秋然会定期点赞和转发这些账号发布的裴语迟的照片和视频。
通过一些共同朋友,希雅设法看到了詹秋然的微信朋友圈。她发现了更多细节:
去年10月(裴语迟生日当天)
詹秋然发了一条朋友圈:“有些人的生日,即使不能祝福,也会默默记在心里。”
配图:一个精致的生日蛋糕,但只有一个人的份量
今年春天。
“看到他主持的那期节目,还是那么有魅力。有些人,时间在他身上只会增添魅力,不会带走任何东西。”
希雅坐在书房里,电脑屏幕泛着微蓝的光,映得她脸色有些苍白。
她的手指悬停在鼠标上,盯着那句话,心跳莫名加快。
自从去年裴语迟开始频繁出现在CTV的黄金时段,詹秋然的社交账号就像有了某种默契:每一次他的名字登上热搜,她总会适时出现;每一场他参与的重要录制,她几乎都会“恰好”发些似是而非的感想。
更让希雅在意的是时间线。
她发现詹秋然调入京城仁济国际医疗中心的时间,正好是裴语迟在媒体圈初露锋芒的那个时期。
那个节点,像是两条原本平行的轨迹,突然交汇成一个微妙的角度。
她打开了詹秋然的一篇医学论文。那是去年发表在一本权威期刊上的文章,标题是《细胞修复技术的边界探索》。她在摘要中读到这样一句话:
“细胞修复技术不仅能治愈身体的创伤,更能让我们重新审视生命的可能性。有时候,科学给了我们第二次机会,去接近那些我们一直珍视的人。”
这句话像一根针,轻轻刺进了她的心脏。
她又打开裴语迟的医疗记录。她发现,在病历备注栏里,赫然写着一句:“患者对治疗反应良好,建议延长观察期,增加随访频率。”
她是故意的?延长治疗周期,是为了多一些相处的时间?
原来,这一切并不是从这次治疗开始的。
而是——很多年前,她就在关注他,注视着他,就像远远望着一座灯塔。
那些年,她从未离开他的世界,只是悄悄地,把喜欢藏进了沉默里。
而现在,她找到了一个重新靠近他的理由。
希雅缓缓合上电脑,屋子里安静得能听见空调低沉的嗡鸣。
她站起身,走到窗边,窗外的城市灯火依旧明明灭灭,像无数未说出口的心事,在夜色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