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文士廉虽然出生在蜀地,和他两个哥哥不一样,但经常耳濡目染也是免不了对长安好奇。
\n
这一次成都虽然和长安没有大规模通商路,但还是加强了商业联系,其中成都的茶叶、蜀绣、蜀锦、一些特殊的竹制品、贡炭还有一些特殊矿产等昼夜不停的朝着长安运送。
\n
有钱了之后,愿意为了薪资干活的人多的是,自然就不缺商队。
\n
一来二去,古金牛道,就被走成了常规大道了。
\n
于是文士廉就让自己的儿子文朋来长安。
\n
目的有三个,第一,记录长安的风土人情和发展。
\n
第二,观察新商改的其他政策,看看蜀地还有没有什么发展方向没有做好的。
\n
第三,购置宅邸。
\n
这第三条最为重要。
\n
文翁年纪一大把今年已经六十八了,本来这辈子都不打算再离开成都了。
\n
毕竟少不入川老不出蜀。
\n
但是现在不得不出了。
\n
新商改伴随而来的就是教改。
\n
张骞和苏武都很明确的告诉了文翁,成都这边复刻长安的东西复刻的不对。
\n
张骞告诉文翁,简体字文章和读音,成都这边复刻的都有问题,用起来就不对。
\n
而苏武从功能性上告诉文翁,在长安,科教文卫,教排在科后面,教是给科做后盾的。
\n
成都空有发达的教却没有科,经年累月之后,早晚被其他城市追上,甚至超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2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