谕在同僚们挑选病患时就知道的情况,当时几个教谕就共同商讨过用什么方子,还为此举例了两个药方。
\n
其他人对比许黟的方子,和对比自己开的方子,发现许黟的方子和他们有些差别。
\n
他们都是用柴胡汤或桂枝汤居多,而许黟用的是白虎汤。
\n
以石膏、知母、甘草和粳米为主,又另加一味当参,煮成米汤服用就成。
\n
“为何不用其他两个方子?”宋教谕问他。
\n
许黟道:“桂枝汤证属表虚,解肌发表,但这个病人重在热盛神昏,其方不够,还需另外加减。至于柴胡汤,虽能治烦热不解,可用药多,还要用到犀角屑和川大黄,前者惜贵,后者要碾碎炒制,不如白虎汤简单。”
\n
话音落地,众人先是被他的言论一愣,接着再想,觉得很有道理。
\n
宋教谕缓缓吁出一口气,哂笑道:“我在太医院待久了,用方多是谨慎,也不在意病人用不用得起方子,自是有所欠妥了。”
\n
许黟道:“在其位谋其职,宋教谕并非有错。”
\n
“是啊,民间有民间的用法,我等虽开的方子不是这白虎汤,却也用柴胡加减为之所用,把这犀角屑替换了下来。”
\n
说话者是另外一名被请来的民间大夫。
\n
这位常大夫并非京都人士,他常四处游历,但定居京郊,常到京郊下的乡县给百姓们瞧病,收的诊金不高,为人脾气好,不古怪,京郊百姓们见到他,多称呼他为“常良医”。
\n
同行之人也爱这般称呼他,瞧着他开口,就笑着说,“常良医,你说说,那个小孩儿辩证如何?”
\n
常良医瞪他一眼,撸着袖子道:“那小孩我瞧着奇怪。”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