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介意管承在海上有多少窝点,对于她来说,这种地方其实越多越好。
以后不管是驻军,还是攻打青徐,都可以神不知鬼不觉。
于是张宁微微一摆手,“继续往下说。”
“是。”管承暗自松了一口气,“此次除了小人带出来的千余弟兄,水寨中还有青壮三千多人,百姓万余。”
“船只总计一千余艘,其中能载十到二十人的无帆小舟九百余只,能载五六十人的大船十艘,还有十几艘蒙冲。”
“你们哪里来的这么多船只?”张宁对于一伙海贼有如此庞大的家底有些吃惊。
“小人们本就是沿海的渔民,造几艘船自然不在话下。”管承讪笑着答道。
问清楚后,张宁知道打了对方几棒子,也该给点甜枣了。
“好了,现在汝已经归顺,我便封你为渤海水军司马,专职为我义军操练水军。”
管承一听自己升官了,面色一喜,态度更加的恭敬了,“谢圣女栽培。”
中平五年(188),张宁收海贼管承,建立渤海水师,驻军海岛,操练水军。
又派韩当为水军校尉,带五千新军入驻,为管承副手。
后下令渤海造船工坊,大力建造艨艟巨舰,以铁皮覆盖,以防火灾。
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由工坊生产出的第一批绵纸也成功出世……
纸张的普及,在这个世道无异于像是释放出一颗核弹。
读书的人变多,意味着人才的培养也可以变得更多。
为此,张宁决定进行一场士卒素质的改革,以加强义军的信仰。
一位伟人曾经说过: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
虽然如今许多黄巾士卒的信仰都是缘于张宁,但当大家都逐渐吃饱,日子好过以后,这种信仰会随之减弱。
尤其是到了下一代,光凭着长辈的口头教育,这种威信是不能传承的。
能留下来的,也只有文化上的传承与教育了。
人性是很现实的。
这个张宁比谁都明白。
为此,她连续半月,编撰出了一本《太平简书》,并召来黄炳与白雀,询问二人的看法。
“圣女,此书若是传于军中,将士们日后必定更加爱戴您,敬重您。”
手捧着《太平简书》,黄炳心中的震撼不亚于当年的《千字文》。
白雀也颇为赞同的点点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