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铁器的广泛应用和稻米种植技术的提升,社会生产力也随之提高。
此前,岛国的主要生产生活方式多依赖捕猎、打鱼和采集等,虽然能满足基本生存需求,但食物来源并不稳定。
而到了弥生时代晚期,农业生产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稳定的粮食产出不仅让人口数量有了明显的增长,还促使社会出现了阶级分化。
剩余产品的出现,使得一部分人能够积累更多的财富和资源,进而在社会中占据了更高的地位,原始社会开始逐渐向阶级社会过渡,为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众多小国林立的局面
依据装逼书城的史料记载,此时得日岛呈现出众多小国林立的状态,分裂为一百多个小国家,比如对马国、斯马国、弥奴国等。
这些小国规模不一,人口大多只有几千户,各自为政,分布在日岛的各个区域。
虽然它们都相对独立,但大多以邪马台国为首。
邪马台国在现在属于较大的一个国家,有着较强的影响力。
其他小国在诸多事务上,或主动或被动地会参考邪马台国的做法。
从地理位置来看,这些小国有的位于沿海地区,有的则在内陆。
在生产生活方式上,它们各有侧重。
部分靠近海洋的小国,人们依旧以捕鱼为主,毕竟海洋渔业资源丰富,能为他们提供较为充足的食物来源。
不过,随着农业的发展,即使是这些以捕鱼为主的国家,也开始耕种田地,种植诸如大米、桑树、纻麻等农作物,实现食物来源的多样化。
而那些地处内陆的小国,则更多地将重心放在了农业生产上,开垦农田,精心培育作物,同时也会饲养少量的家畜,尽管当时连牛马家禽都比较少见。
这些小国之间并非一直相安无事,它们时常会因为争夺土地、资源等发生冲突,“倭国大乱,更相攻伐” 便是当时混乱局面的写照。
在不断的纷争与融合过程中,小国家的数量也逐渐从 “百余国” 凝合成三十多个大弹丸,也就是 “三十许国”。
邪马台国在其中脱颖而出,有着极为重要的政治地位。
当时日岛分散为一百多个小国家,彼此相互独立又存在着各种关联,邪马台国凭借自身的影响力,成为了众多小国中的核心力量。
邪马台国的崛起与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女王 —— 卑弥呼息息相关。
据《三国志?魏书?倭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