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公孙瓒却坚持 “若救一人,后之战者只望人救,不肯死战矣” 的原则,坐视着自己的外围阵地被袁绍清理干净,一直无动于衷。
随着时间的推移,公孙瓒在易京楼里固步自封,谋士猛将都被他疏远,他的身边没有亲信只有妇人。
公元 198 年,易京楼内的公孙瓒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易京楼的外围已经被袁绍清理干净,成为了一座孤岛。
但公孙瓒并没有放弃,他仍然在坚守着易京楼,等待着转机的出现。
然而,命运似乎并没有眷顾他。
公元 199 年春,袁绍对固守孤岛的公孙瓒发起了总攻。
此时的公孙瓒犹作困兽之斗,派儿子公孙续向张燕求救。
但求援的书信被袁绍截获,袁绍按公孙瓒信中的约定举火为号。
公孙瓒误以为援军到达,率军出战被袁绍伏兵击败。兵败的公孙瓒继续回城坚守。
袁绍依靠地道逐渐进攻到了易京楼中央的土丘。
最后走投无路的公孙瓒料定自己必败,在绝望中,他先杀妻子,然后自缢,全家都被火焚了。
曾经辉煌一时的易京楼,也在大火中化为灰烬。
一代白马将军公孙瓒,就这样以惨烈的方式退出了东汉末年的历史舞台。
公孙瓒不救被围战士的策略在边境战争时期或许有效,但在与袁绍的战争中,形势已发生变化。
此时集团势力走下坡路,没有了胜利后的好处,部下不再肯效死力。
公孙瓒在与袁绍的战争中,坚持 “若救一人,后之战者只望人救,不肯死战矣” 的原则,这一策略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暴露出了严重的问题。
在边境战争时期,公孙瓒孤立无援却能杀出重围,这种经历成为了他以及他所带领的边境战争武人集团所认可的行为准则。
然而,与袁绍的战争并非边境战争,其规模、复杂性和对手的实力都不可同日而语。
在集团势力走下坡路的情况下,士兵们失去了胜利后的好处,他们不再像以前那样为了荣誉和财富而奋勇作战。
此时,公孙瓒的不救之策让部下感到寒心,他们觉得自己被抛弃了,不再有归属感和安全感。
当部下看到自己的同伴被袁绍军围困而公孙瓒却拒绝救援时,他们心中充满了失望和寒心。
这种情绪迅速蔓延开来,使得公孙瓒的军队士气低落。
士兵们不再像以前那样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