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给中断的第二天。
每人仅分得八分之一包压缩饼干,野战炊事班不得不派出特遣分队采集芭蕉芯和野生木薯充饥。这些富含淀粉的植物根茎经过反复浸泡后,仍带着挥之不去的涩味。
凌晨一点,天色黑沉。
霍青山伏在枝节盘错的藤蔓间,夜视望远镜扫过西线丛林地带。月光下,三处伪装阵地隐约可见。
最远处的假炮阵地已经完成基本伪装——防水布沿着木质炮架自然垂落,边缘用石块压得严丝合缝。若非注意到三处阵地的炮管仰角分毫不差,几乎要以为这是支训练有素的炮兵连。
近处,两名Y军工兵正蹲在汽油桶旁作业。其中一人用刺刀在桶身钻孔,另一人将成串的鞭炮塞入桶内,动作娴熟得如同流水线作业。
更远处,履带压痕从假炮阵地延伸至树林边缘,每道辙印的深浅都经过精心设计——过深的部位还撒了层浮土,制造出重型装备刚刚离场的假象。
霍青山收回目光,做了个撤退的手势。侦察小组如同融化的暗影,悄无声息地退到两百米外的一处天然岩穴。
霍青山单膝跪地,左手稳住电台的金属外壳,右手拇指按下通话键:“山鹰呼叫秃鸠,收到请回复。”
三秒后,电流杂音中传来回应:“秃鸠收到,山鹰请讲。”
“西线发现三处伪装阵地。”男人的声音压得低而沉,“已完成假炮位布置,正在安装声光装置。”
松开按键等待两秒电波回传后,他再次按下发射键:“布设手法和规模符合典型佯攻方向特征。”
岩壁渗出的水滴在防潮作战地图上聚成一团波动的水珠。男人的指尖沿着等高线游走,最终停在东侧区域:“2号高地至黑水溪一带需要重点排查。”指尖划至溪谷转折处停住、画了个圈,“特别是榕树林附近,注意隐蔽作业痕迹,是否有新开辟的排雷通道。完毕。”
秃鸠:“重复指令:向2号高地至黑水溪抵近侦察,重点排查排雷痕迹及炮兵迹象。秃鸠确认执行,预计两小时内回报。完毕。
……
霍青山走到备用观察所门口,刚打算抬手敲击口令,就听到里间传来一道熟悉的清越女声:“我之前在这一块地带看见过一种树,树干看着灰扑扑的,树皮有点裂,像老松树掉皮似的,但叶子又宽又亮,果子直接长在树干上,聚在一起一坨一坨的,跟瘤子似的,老远就能看见,熟了瞧着像粉红色,没熟的时候颜色发青,个头比山枣大点……那玩意儿你知道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