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第9章 《高考1977》发表
\n
“异常艰辛的赶考之旅,一次动人的青春之歌。”地方刊物《青年文学》这么形容《高考1977》。
\n
“燕大生倾力写作,恢复高考以来第一人。”
\n
渝市日报用这个标题形容余切的作品和余切的事迹。
\n
当地则侧重于余家三代忠烈,详细报道这个家庭为共和国流过的血,再谈到余切出川北上之后,必然继承该优良家风,“青山不改三峡情,浓浓报国愿”。
\n
树典型是媒体的常用手法,这一套在四十年之后还能用下去,尽管时有翻车,但历久弥新、效用坚挺。
\n
《川省文学》是本地最重量级的文学期刊,也打算转载《高考1977》,现在高考刚刚结束,不能错过高考效应。
\n
余切小说写的怎么样呢,是否是个名副其实的作家潜力股?还需要更多作品来支撑,但余切肯定是个状元没跑啊。
\n
这是个真货。他不会把符号“∑”抄写成“”。
\n
《川省文学》是单月刊,最早到十月份能看到余切《高考1977》大作的出现,肯定比《红岩》要提前。
\n
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呢?是我先的,明明是我先的!
\n
《红岩》杂志社的黄主编陷入到苦闷当中。
\n
事实上,他本来想玩一个“真假余切”的鉴宝游戏,因为他不愿意相信面前这个“电影明星”是那个写出《天若有情》的老成作家。
\n
但这一切的质疑,在看到“市状元”的那一刻就停止了,反而,加速发展为对余切的笃信。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