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实混过江湖,侥幸没挨枪子儿,而今他金盆洗手了,写了一篇回忆文。
\n
然而,现实往往比设想更加疯狂。
\n
当二十岁的余切从左边儿的阶梯上来时,黄兴邦主编看到了一张充满胶原蛋白的脸,他轮廓分明,皮肤没有经受任何烟酒的摧残,发际线也健康无比。他是那种可以凭借肖像照登上《当代》杂志封面的电影明星,而不是凭文字赚钱的苦哈哈。
\n
黄兴邦情不自禁追问:“你是余切同志吗?还是他的大侄子。”
\n
“我就是余切。”
\n
黄兴邦没有想过余切会是一个年轻到爆表的人。他失态的问:“《天若有情》是你写的?”
\n
“我写的。”
\n
“写的什么?”
\n
“小混混华,港地女富豪,婚纱……”
\n
“行了,”黄兴邦让余切赶紧打住,“你别说了。”
\n
“我相信你是余切了,只是没想到,”黄兴邦仍然在感慨,“余切居然能有这么年轻。”
\n
“同志们!”黄兴邦不忘记朝台下的人介绍,“余切虽然非常年轻,但相较于许多没发稿的同志,当的上一句余老师了……这位余老师有一篇文章,正要在十月的《红岩》上发表,到时候各位可以去看看……”
\n
————
\n
余切因为黄兴邦的介绍在研讨会中出了名。他是个低调的人,然而,眼下他低调不起来。
\n
燕大经济系,二十岁,有省刊作品。
\n
为什么有人能这么顺利?
\n
写诗是有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