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萧三爷之所以发下这样的话,自然是受了萧惠欢的教唆。在县衙发布那一道政令的时候,萧惠欢便感觉到有些不对劲:县衙突然要这么多高粱做什么?连税赋都可以用高粱来代替?心中存了这样的疑问,再一联想到上次自己跟随爹和大哥到县城卖高粱,萧惠欢顿时便明白过来。
\n
此番洪水,三县的粮食损失惨重,水稻几乎绝收,高粱减产也起码达到一半以上。县衙那边倒是没什么,按照这个王朝的惯例,若是地方上遭了灾,地方官是可以酌情减少赋税的。可是这洪泽县内还有个沈家,沈家以香浓醇厚的高粱酒闻名于世,今年这一场洪水下来,酿酒的原材料,必然十分紧缺。故而,三县县衙同时收购高粱,肯定是沈家在幕后推波助澜……
\n
可是,这还不足以让三个县衙同时收购高粱。材料少,就少酿些少卖些便是。如今沈家付出这么大代价,推动三个县衙为他们收购高粱,定然是有什么难言之隐。而在萧惠欢所处的那个资讯发达的年代,因为违背合同而赔得倾家荡产的例子,不知道见了多少。这样稍稍一联想,萧惠欢便几乎能够肯定,沈家定然是接了一个或者几个了不得的订单,必须要在指定的时间内交货……
\n
这样想着,萧惠欢几乎可以肯定,在沈家要收购的高粱数量,没有满足其交货要求之前,高粱的价格肯定会持续上涨!
\n
萧家庄今年的高粱和去年相比,产量只下降了两成左右,算上在洪水来临之前还未来得及收的,至多也不过损失四成。如今两边庄子加起来近两百户人家,平均每户至少也还有三十石以上的存货,加起来那就是差不多六千石。如今沈家既然如此不惜代价的收购高粱,萧家庄这六千石自然不会放过。在这样的情况下,越是沉得住气,到后面能获得的收益肯定越大……
\n
于是,趁着第一天到萧氏的族学上学那天,萧惠欢找了个机会,跟族长萧三爷细细分说了一番。萧三爷如今对萧惠欢虽还谈不上言听计从,可却再没有把她当成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姑娘看待,对于她说的话,萧三爷都会仔细的斟酌了再斟酌。一番思量之后,萧三爷也认同了萧惠欢的分析,于是便放出了那样的话来。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