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一个华国人,难道不清楚吗?”
此话一出。
便是吸引了众多准备散场的宾客。
他们纷纷驻足停留。
都想想听听,那对并不怎么招人喜欢的蒜头瓶,到底有什么不同之处。
闻言。
启源笑了笑。
“华国历史悠久,典故数不胜数!”
“我不知道的还有很多。”
“倒是请您这位来自英格兰的先生,给我普及普及。”
启源这番话。
多少有点阴阳怪气。
你一个英格兰人,跟我谈华国典故历史?
真是自以为是。
听他说完。
杨辰笑了笑。
“那是一对明代梅子青釉《飞青磁》点褐彩蒜头瓶。”
“这个你应该看出来了吧?”
启源撇嘴一笑。
“这个我自然知道!”
“但它瓶底的落款,年代却是元代大德年间。”
“从造型工艺和风格来看。”
“这是典型的明代风格。”
“而在元代,根本不是这样!”
“所以。”
“请问它有什么典故?”
启源盯着杨辰,目光灼灼的问道。
看他颇为自大的样子,杨辰笑了笑:“那我就对尊敬的启源先生上一课了。”
“没错。”
“瓶底落款的年代,和瓶子制作的年代,确实不一致。”
“不过。”
“瓶底的元大德制,所指的,却并不是年代。”
“而是一个工匠的名字。”
“是的!”
“你没听错。”
“那个工匠就叫元大德。”
“而这对瓶子的典故,就在这里。”
“据说这位叫元大德的工匠,为人烧制瓷器无数。”
“但始终没有留下一件传世之作。”
“在他死的那年。”
“他奉命为宫廷烧制御窑,在学习宫廷匠人的秘术之后,终于烧出了这对点褐彩蒜头瓶。”
“这对瓶子瓶口沿内敛,口下外弧,形如蒜头。”
“长颈,溜肩,圆弧腹,圈足,型体秀美。”
“梅子青釉水厚润,每件周身饰褐斑,如碧水落花,排布疏密有致,繁而不乱,独具妙趣。”
“造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