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听了骊姬的见解,晋献公不由得连连赞叹。谁说女人不如男?我看就是那些大臣,未必能够考虑如此周全,于是就答应了。
这年夏天,晋献公命令太子申生前往曲沃,重耳前往蒲地,夷吾前往屈地,不得在绛城停留。无奈,弟兄三个只好离开绛城。
这样一来,国都绛城,就剩下了骊姬的儿子奚齐,还有少姬的儿子卓子。可过了一段时间,骊姬感到还是不放心。因为绛城虽然靠南一些,但距离曲沃并不算太远。申生想回来,易如反掌。
如果申生和重耳、夷吾联合起来呢?骊姬越想越感到害怕,于是冥思苦想,怎么才能除掉这弟兄三个,尤其是太子申生?
按照楚国的传统,打了败仗是不能进入郢都的。当年的楚文王就是如此,结果不得不远程奔袭攻打黄国,死在了回军途中。从郑国撤兵回到楚国的熊元,没有和郑国开战就匆忙撤兵,算不算打了败仗?即便不是败仗,也肯定没有打胜仗。
公元前664年,楚文王找了个理由,把熊元给杀了。没有和中原联军交战,双方各自安好,各方面都没有损失,尤其是人员和兵车,不是很好吗?如果楚军与联军在郑国交战,结果如何?
中原十来个诸侯国,已经团结在齐桓公周围。不过,不愿意听从齐桓公号令的诸侯国也不少。这年春天,上任十三年的周惠王,终于开始发号施令了。他命令虢国国君虢公,发兵攻打樊国。是不是周惠王见齐桓公发号施令很风光,也要模仿一下?
樊国非常小,是西周初年虞仲的姬姓封国。虞仲是周太王的后裔,与姬发一脉有血缘关系。樊国最初在镐京东南,后来迁移到黄河以北的阳邑。当初周宣王干涉鲁国立储,非要让鲁武公立小儿子姬戏为太子不可。当时的樊国国君仲山甫,曾经劝谏过周宣王。但周宣王一意孤行,后来引起了鲁国内乱。
因为血亲关系,樊国历任国君也曾是周王朝的卿士。但时过境迁,在秦国、晋国已经开始交锋,齐国、楚国即将展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