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帮助晋国,下一次就可能帮助曲沃方面。不管怎样,曲沃武公变成了晋武公。
曲沃方面在开始的几次战事中,几乎屡战屡败。但仍然屡败屡战、不遗余力。如果不是曲沃方面连续三代人的奋斗,晋国国君之位,也不可能落到小宗曲沃方面。开始不重要,结果最重要。
如果曲沃方面半途而废,就不可能有后来的小宗代替大宗。问题的关键是,要保存实力,保证有充足的后备力量。如果实力、人员完全拼杀殆尽,那必将一事无成。人没了,什么都没了。
南方的楚国,历来被中原各国称为蛮夷。楚国的东面,有越国和吴国。楚国西面的巴国和蜀国,地广人稀,山川河流众多。
按照实力来说,春秋时期,争夺华夏大地霸权的斗争,只会在中原的晋国、齐国、鲁国、郑国、宋国;南方的楚国,东南沿海正在兴起的吴国、越国,以及西方的秦国之间进行。
至于那些成十上百的中小诸侯国,只能看这些强大诸侯国的脸色行事。这些中小、弱小诸侯国,宁可不去朝见周天子,也一定会朝见被他们接受的中原霸主。向霸主顶礼膜拜、纳贡称臣。
得知齐桓公成为中原霸主,南方强国楚国国君楚文王,心里肯定是五味杂陈。与齐国争夺中原霸主地位吗?当下楚国还没有那个实力,也没有必要,况且中间还隔着不少诸侯国。
那怎么办呢?楚文王在冥思苦想。楚国的国土比齐国大得多,将士和兵车数量,也比齐国多。楚国陆续兼并了二十来个诸侯国,齐国才兼并几个?要不来个敲山震虎,敲打一下齐桓公?
想了半天,楚文王决定发兵攻打郑国。楚文王找了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就是郑厉公回国复位,没有告诉楚文王。郑国更换国君,需要经楚国批准吗?但楚文王认为,没有告诉他就是不敬。
楚国大军经过被兼并或占领的诸侯国,一路北上打到了郑国的栎邑,让郑厉公如临大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