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超过齐国。
在这样的大政方针之下,楚国周围的那些诸侯国,可就遭了殃。一个个弱小诸侯国,被楚国逐一蚕食、兼并。在中原各大诸侯国仍然是公爵、伯爵甚至侯爵时,熊通已经开始自称楚王。
在历任楚国国君东征、北伐战略之下,吕国、申国、谷国、罗国、州国、蓼国等,越来越多的诸侯国被楚国灭亡或征服,南宫适建立的随国,三次被楚国征伐,不过仍然坚强地存在着。
楚国设置令尹,设立地方县一级行政单位,实行一系列经济、行政和军事改革,也是从楚武王开始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楚武王大刀阔斧的改革,带动了楚国的强国之路。此后楚文王等历任楚王,都把扩展国土,逐鹿中原,作为楚国发展的国策。
逐鹿中原干什么?不仅仅是兼并其他诸侯国的国土,而是为了争当中原各诸侯国的霸主。楚国的楚王是实实在在的,货真价实的。而周王室的周王,则是有名无实的,虚无缥缈的。
虽然几百年来,楚国人被称为蛮夷。这样的称呼,源于中原人的优越感。自从楚武王开始完善楚国的政治、军事、法律等各种制度,并且不断向中原学习,使得楚国的实力越来越强大。
楚文王熊赀,于公元前690年继位,比齐桓公继位早四年,是敢于正式称王的第二位楚国国君。从楚文王开始,楚国的国都从疆郢迁到了郢都。几乎整个春秋时期,郢都都是楚国的国都。
在继位的第二年,楚文王就挥师北上,开始征伐申国。就国土面积来说,申国并不是太小,甚至比周王室所在的周国,也小不了多少。为什么楚国要攻打申国?因为申国与周王室接壤。
一旦楚国兼并了申国,楚国的势力,就可以伸展到中原核心地区。而周王室治下的周国西南部,就直接处于楚国的威胁之下。
这些年来,历任楚国国君,已经陆续攻占、灭亡了大概十几个诸侯国。再看看这些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