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仍然是一支抵御西戎的重要力量。周孝王之所以封给非子土地,就是让居于西周和西戎之间的秦人,为西周的长治久安做出自己的贡献。此举,的确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但周孝王封给非子的土地,其实大部分并没有在西周手里。尤其是岐山以西的土地,都是西戎的势力范围。非子和他的后裔,要想真正拥有这些土地,唯一的选择就是战斗、战斗、再战斗。
这个时候的中原地区,早已经进入了农耕社会。而西戎包括犬戎在内,是游牧民族,是马背上的民族。西戎人身强力壮、英勇善战。他们吃的是马、牛、羊肉,喝的是马奶、牛奶和羊奶。生活习惯和生存环境,使西戎人与中原人在体质上有很大差别。
而非子及其后裔治理下的秦人,千百年来就和西戎在这一带生活。各个部落、方国之间,早就有通婚而形成的血亲关系。
俗话说,狭路相逢勇者胜。接下来几百年,秦人和西戎在岐山周围,形成了勇者胜利为王,败者为寇甚至走向灭亡的格局。
几百年前,非子的先祖在和西戎浴血奋战;几百年后,非子及其后裔,仍然在抗击西戎的路上。祖上为了商朝,非子及其后裔为了西周。不管周孝王其人如何,例如他是靠篡位当上周王的。但这些无关紧要,如果当时没有封非子为秦国国君,后果堪忧。
秦国立国之初,其面对的西部形势,是相当危险和紧迫的。西戎人骑着膘肥体壮的战马,很快会来到渭水流域。抢劫大量粮食和财物以后,又快马加鞭疾驶西去,真的是让人防不胜防。
秦人既要给周王室养马,还要耕种犬丘一带的土地。还有一种不可预知的情况,就是随时可能会有西戎人来犯。来了就抢、就杀,抢了、杀了就跑。来无影去无踪。老秦人,的确太难了。
每年发生多少起西戎来犯,恐怕难以统计。没有一百起,每年发生几十起肯定是有的。尤其到了冬季和来年春天。因为牧草青黄不接,西戎人粮食不够吃,马牛羊没有草料,只能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