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准备打仗。
打仗又可以分为在国内打仗和到国外打仗。如果是在国内打仗,那就是国内有了问题,例如有人谋反,或者有人发动了农民起义;如果是到国外打仗,那不是去侵略别的国家,就是去帮助别的国家。这个国家可能遭到了外族的侵略,或国内出现了问题。
军队人数的多少和武器装备的精良与否,直接决定着军队的战斗力。当然,军队的战斗力还与平时的训练有很大的关系。军队的强弱,战斗力的高低,也就成了一个国家强弱的标志。而军队的强弱,又和这个国家的人口素质、经济状况密不可分。
弱肉强食最好用来形容动物世界,但用在人类的争夺上竟也是那样地恰如其分。大的国家领土广大,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有山有水,有平原,有草原,有森林,有江河湖泊,甚至和大海为临。小国则恰恰相反,这就难免受大国的气了。
古代中国春秋时期,有个高举着“仁义”大旗的宋襄公。宋襄公是个欺软怕硬的古代典型,他仅仅因为开会迟到,就把一个小国的国君给杀了。还是这个宋襄公,在会合诸侯的大会上想当霸主,因为麻痹大意不做防范,到头来却做了楚国的俘虏。所以,对敌人的仁慈,其实就是对自己的残忍。用好心去感化强大的对手,不如想方设法使自己变得强大,这样才有说话的资本。
没有强大的武备,就不可能保护自己的王朝、政权、国家和人民,所以古代的统治者都非常重视军队建设,以壮大自己的实力。古代的国王或者皇帝,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地位,为了自己的江山社稷,总是千方百计去寻找文能安邦,武能定国的人才。
古代能文能武的人才可谓凤毛麟角,可礼贤下士的统治者也不乏其人,像中国东汉末年三顾茅庐的刘备就是其中一例。也有人为了自己和家人的生计去寻找出路,像年逾古稀的姜子牙,在商朝怀才不遇,便在岐山西南的渭水边钓鱼。后来姜子牙协助姬昌、姬发击败殷纣王,成了周朝的开国功臣。姜子牙获得了施展抱负的机会,也成为后世中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刘邦为了得到韩信这员大将,可谓是煞费苦心,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也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