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虽然部队长途跋涉,有些疲惫,可人人都拥有3-4匹战马代步,体力、精力都保存得较好,足够应付一场中等烈度的战斗。
既然已经暴露了,那就干脆改变计划,打得狠一点,让这些草原上的蛮子感觉到害怕乃至恐惧,如此才能够促使那几个中型部落尽快出兵。
特意被收起来的旗帜被高高举起,一面面绣着【秦】、【霍】、【关】、【张】、【贾】的旌旗,在风中飞舞,但凡认识秦国文字的人,都能够通过这些旗帜辨认出这支部队的身份、来历。
得到了提前示警的草原部落,慌里慌张地集结了部落里面的战士,只是知道有大批骑兵靠近,却不知道具体的规模,部落的首领并没有集结全部牧民,只是将青壮集结了起来。
大约5000多名部落战士,骑乘着各自的战马从部落中冲了出来,一边呼啸着驾驭胯下战马,一边取出了各自的弓箭,准备给予对方致命的攻击。
尽管他们都不知道来者的身份还有规模,可他们并没有畏惧战争,草原上的每一个部落,都是从大小战争中幸存下来的,对于战争早就已经习以为常了。
等到双方靠近之后,那些草原骑兵们才惊讶地发现,来袭者竟然不是他们所以为的其他部落的战士,而是秦国的军队,心情顿时更加放松了。
草原上的游牧民族虽然并没有统一,而是分裂成大大小小的部落,各自为政,但却有着共同的信仰、统一的文字,与各国所用文字是完全不一样的。
除了某些贵族或者经常与各国商队打交道的人之外,也没有人会去学习和掌握各国文字,但是曾经参与过入侵各国的牧民们,却能够认识一些简单的文字,最熟悉的自然是各国卫军旗帜上的那些文字。
只是简单的辨认,就让他们知晓了来者的身份,而且根据对方冲锋之时,马蹄声和地面震动感,就大致清楚了来袭者的规模,至少超过了2万之众。
5000对2万,牧民们一方自然是落于下风的,但没有一个牧民畏战不前,反倒是狠狠地给了胯下战马几鞭子,使得战马奔驰的速度更快了一些。
压着各国卫军打了数百年,一直都是胜多败少,不管有没有与各国卫军交过手,草原上的蛮子们早就已经建立起了强大的信心,自认为各国的卫军并不是他们的对手,尤其是在骑兵作战方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哪怕兵力处于劣势,他们也有足够的信心战而胜之,这样的战例,在曾经的战争之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