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许的伤亡代价,换来蜀军一两千人的伤亡,也就仅此而已。
天庸关的战报是隔了好几天才被送到叶白手中的,毕竟距离不近,战报还是先送到了周亚夫和王翦的手中,耽误了不少的时间。
叶白也想不通蜀军到底想要干什么,对于天庸关的险要,蜀国比秦国还要清楚,明知道不可能攻破的情况下,为何不退兵,还要一味的强攻,总不能是嫌弃自家兵力太多,想要借着杨业的手消耗一些吧。
关键是蜀国继续强攻天庸关已经没有了任何意义,入侵秦国的蜀军主力已经全军覆没了,接应的对象已经没有了,破关除了掌握这个战略要地之外,也没有其他的作用。
损失了数十万兵力,蜀国也需要一些时间才能够恢复,短时间内能够调集的兵力也不多,破关入侵秦国,获胜的把握不大,反倒会给其他国家制造入侵蜀国的机会,毕竟蜀国的敌人也不只有秦国而已。
还是刘伯温聪明,略微一琢磨就大致猜到了蜀国的想法。
无非就是知晓了石门郡的草原骑兵还没有撤回大草原,秦国内部又生出了动乱,这让蜀国看到了机会,有心想要报仇。
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向来都是贪心不足的,知晓了秦国的内乱,多半会坐不住,增兵东侵是极有可能的事情,到那个时候,西北三郡的压力就大了。
光靠一个龙武卫,要保证西北三郡的安全,还是面临草原游牧民族这个庞然大物,蜀国上下并不看好叶白,认为龙武卫战败的几率极大。
因此他们就是想要借助草原骑兵这把刀,重创龙武卫,然后趁机攻破天庸关,还有机会二次南侵,从秦国身上狠狠地咬下一块肉来,弥补数十万大军折损的损失。
蜀国的算盘打得叮当响,而且对方这是阳谋,就是抓住了秦国内乱,无力支援西北三郡,叶白的龙武卫独木难支的机会。
就算刘伯温分析出了蜀国的计划,也必须要在天庸关、西城府留下大量的驻军,以防不测,从某个角度来说,已经是落入了蜀国的算计之中。
清楚了蜀国的算计,叶白随手就给扔在了一边,现在他可没有什么心思去应付蜀国,反正有着天庸关和杨业大军在,蜀军一时半会地还打不进来,更何况周亚夫手里的4万兵马也不是吃素的,随时都可以北上支援杨业。
有7万大军,还有周亚夫这等擅长防守的名将,更有杨家将和其他名将的辅佐,蜀国不出动数十万兵马,别想突破天庸关的防御,可以说是高枕无忧。
眼下最要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