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而经过几年的市场拓展,INTEL在PC领域的市场地位已经足够牢固了,也有了与下游厂商更强大的话语权,可以不再屈服于,下游厂商要求多个供应商的强势要求。
换句话说,INTEL的技术能力和市场占有率,已经足够支持INTEL走上垄断的道路。
因此,386发布之后,INTEL就决定,不再继续执行与AMD的专利交叉许可协议,不给AMD进行技术授权,也不再允许任何其他厂商,去为386提供第二生产。
坚持独家供货的INTEL从这一刻起,正式走上了行业垄断的道路。
AMD自然不甘心利益受损,于是与INTEL打起了官司,从此AMD与INTEL就从携手合作的兄弟,变成了互捅刀子的竞争对手。
接下来几年,两家公司展开了多起诉讼。虽然,后来AMD获得了生产386的权力,但那已经是90年之后的事情了,此时INTEL已经独霸市场几年了,早已形成了强大的垄断优势。
正是因为两家的诉讼,86系列的称呼序列,也发生了改变。在486之后,INTEL彻底改变了芯片的命名习惯,新一代的CPU不再叫做586,而是改为了奔腾。
INTEL决定独家垄断CPU,不但破坏了与AMD的合作关系,也破坏了与下游厂商IBM的合作关系。
8086系列能够取得市场成功,是与IBM推出PC产品时采用了INTEL为CPU供应商,密切相关的。之后的286时代,IBM也继续延续对INTEL CPU产品的优先采购。
但等到386推出的时候,恰好赶上了IBM内部的人员调整和策略改变。
前文提到过,IBM的PC,其实是很不符合IBM风格的产品,主持PC研发的埃斯特利奇,原本也并不是IBM的高管,而只是一个中层。
但PC机推向市场之后,在市场上取得了超人预料的成功,业绩增长之快,远远超出了IBM自己的预计,到了1984年,IBM在PC机上的营收,就超过了40亿美元。
这个时候,IBM的大公司病又犯了,PC部门成了IBM内部高管争夺的一块肥肉,1985年初,埃斯特利奇被明升暗降,调离了PC部门,而在1985年8月,埃斯特利奇更是在一次空难中去世。
埃斯特利奇的逝去,使得IBM的PC部门,彻底落入了那些老官僚之手,IBM的PC发展策略,也出现了180度的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