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豪的这些半导体精英来说,这种局面,并不能让他们完全满意。
因为对计算机产业的依赖,其实就是对DRAM部门重要性的削弱,长期下去,会让DRAM部门的内部话语权,持续下降。
尤其是现在李家坡工厂,也已经进入了试产阶段,很快就会投入大规模的量产。这可是会进一步加剧,DRAM部门对计算机部门依赖度的。
这当然不是,这些心高气傲的半导体精英们,希望看到的局面。
这些海外团队的半导体精英们,其实对于如何摆脱当前的尴尬境地,已经进行过多次私下的讨论,只不过却并没有找出太好的策略。
这批海外团队,这一次齐聚沪海,与内地团队交流,与内地供应商交流固然是表面的工作。
但他们其实更想要的,是与陈兵交流,确定一下未来英豪整个半导体部门的长期战略,尽快摆脱尴尬地位。
而类似的要求,其实内地的团队也有。
英豪现在在内地已经建起了两家IC厂。
其中,特区的工厂是建成最早的,主要生产电视用的IC和Z80,都不算不上是什么高端的产品。
至于这个沪海厂,更是为了拉动内地的供应商,拖延了半年的建厂周期。
而沪海厂规划的主要产品,无论是FPGA、还是PBH或沪海研发中心开发出的IC产品,其实都是新品,暂时并没有哪个产品形成了明显的市场优势。
赵建康和虞博士是英豪半导体部门的领头人,他们知道陈兵一直对半导体产业极为重视,也对半导体部门投入了大量的资源,甚至亲自去挖角了不少的技术人才回来。
但对于英豪半导体产业的整体布局,其实两人一直没有完全看明白。
之前两人也找陈兵分别交流过几次,但陈兵一直没有透露他的整体规划。
陈兵只是告诉两人,英豪的半导体团队,是多方拼凑出来,太早去讨论战略布局意义不大,先将团队融合起来才是当务之急。
因此过去这一年多,赵建康更多的是在沪海、虞博士更多是在李家坡,借助建厂的机会,让技术团队互相熟悉融合。
但到了现在,沪海厂已经投产了,李家坡的工厂也实际解决了大部分的技术问题,投产在即。
这时正是英豪诸多技术团队,一线工作压力最小的空档期,借着这次在沪海交流的机会,二人再次联袂找上了陈兵,希望陈兵能够明确未来的战略发展规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