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一直是邮电口直属的,最初设置的目的,就是为了给邮电口,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因此在学科设置上,主要是以民用通讯为主。
至于其他通讯领域,内地还有另外一个培训体系,就是军校体系内的几所通信学院。
后世,虽然首都邮电也算是顶级的211高校,但其实专业设置仍然比较狭窄,仍然以民用通讯和计算机相关专业为主,然后增加了一些电子工程等杂七杂八的院系。
改开之后,内地的高校都在扩大,陈校长其实也早有要提升到大学的打算,只是之前的条件还有诸多限制,没有提上正式的议程罢了。
现在这个事情,被陈兵抢先主动提出来,陈校长也就在心里,盘算了一下,提升到大学需要的条件。
有陈兵主动提起了升级的事情,陈校长相信资金上,一定能够获得英豪足够的支持的,这就有了快速扩大规模的最基础条件。
至于邮电口、高教口的审批,其实并不会太难,有陈兵愿意出钱,支持首都邮电的建设,政策上不可能有人出来拦着。
那接下来,就是实质性的操作了,而院系增设,最核心需要的就是师资。
“小陈,我听说,你们研究院的人,会愿意到特区大学兼些课程。
等到你们这个首都分院成立之后,是不是也能让他们来我们学校同样带些课程?”
“校长,这个肯定是没问题的。
不过,您可不能只想着,我们英豪研究院能够支援的专家、学者。
您也应该知道,我们在首都的分院与特区的研究院,区别还是会很大的。
特区那边,我们研究院是总部,本就规模比较大,有300多人,足够给特区大学很大的支持。
但首都这面,第一规模肯定没有特区的大,第二恐怕很多研究员,本身就是高校的教授,在我那里兼职的。
我们英豪的研究院,肯定是愿意全力支持我们学校的。
不过,学校想要提升实力,还是需要以自己为主,还是需要学校自己去想办法扩充师资队伍啊。
校长,我说话直,您可别介意。”
陈兵之所以在自己组建研究院之外,还要积极的主动出钱,支持特区大学和首都邮电的扩张,自然是有原因的。
陈兵的研究院虽然在全国大打广告,一副财大气粗的模样,但其实能够招揽来的人才,还是有很大限制的,不少的真正专家,根本就不会被这些广告吸引。
高校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