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引起各地区主管部门的关注。
软件市场,在70年代还是附属于计算机硬件的配套产业,其独立兴起,是随着80年代PC浪潮而来的。
陈兵的计算机产品线和软件产品,一直在灯塔有很大的销售。
但陈兵却很明白,在灯塔市场,英豪的软件产品,如果是要与灯塔的软件公司进行市场化竞争的话,一定会受到很多盘外招的影响。
尤其是灯塔商务部的垄断调查,和灯塔安全部门的各种借口调查,随时可能对英豪的软件业务,产生很大的冲击。
因此,陈兵这几年在软件市场上的策略,就是低价销售,而且英豪的定价,对比历史上的软件产品市场价格,直接下降了一个数量级。
如此大幅度进行低价销售的目的,不是为了抢夺市场占有率,而是大幅压缩全球软件市场的规模,以打击潜在的竞争对手,例如微软和甲骨文。
历史上,微软和甲骨文,都是70年代就已经成立的公司,但真正成长起来,都是在PC市场兴起之后了。
这两家公司为代表的灯塔软件产业,就是跟随着PC的销量增长,攫取了大量的利润,才能够成为行业霸主的。
如果一旦让这两家公司成长起来,英豪再想和他们展开竞争,就一定会受到灯塔的歧视待遇。
因此,陈兵从一开始,采用的就是焦土策略,用低价的软件产品,来压缩整个软件产业的市场规模和获利空间,为了伤敌八百,不惜自损一千。
英豪有大量的硬件销售,可以不需要依赖软件赚钱,这种低价的冲击,就是为了阻击灯塔软件产业的兴起。
事实证明,陈兵这几年的软件低价策略,还是十分有效的。
没有人能想到,陈兵低价出卖软件的目的,是为了整体打压灯塔软件产业的获利空间。
而英豪的低价软件策略,其实非常受灯塔的那些计算机硬件厂商欢迎,因为低价的软件,更利于硬件产品的销售。
甚至包括IBM,都对英豪的低价计算机软件赞不绝口,将英豪的WINDOWS、办公软件等,都列为了优先推荐的软件产品。
至于微软、甲骨文这样的竞争对手,虽然对英豪的低价策略很不满意,但却也没有办法。
这一世,陈兵凭借重生的信息差,提前一步在软件领域就发了力,其实现在已经是全球软件产业最大的供应商了,市场话语权远比其他竞争对手要大的多。
如果不拉高到足够高的视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9页